如何長壽又無病痛?看古代老人養生法(組圖)

文/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現代醫學發達,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地延長,如何能長壽並保有健康,而不是「帶病延年」,相信是很多人的期望。其實,中華傳統五千年的文化裡,尤其是中醫,早已蘊含了許多養生的精髓,深入挖掘古人的養生法以為現代人借鏡,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養生,不只食療那麼簡單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養,就是保養、調養、補養;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說文解字》中說:「生,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從生。」《易傳》也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我們大致可以把養生歸納為:遵循生命發展的規律,從而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目標的理論和方法。

養生,不是簡單地吃健康有機無毒的食物就是養生,養生包含了身體、心理、靈性等全方位的保養、調養。其實最高段的養生,即是修煉,返本歸真。

在中國古代眾多的養生書籍中,北宋陳直原著、元代鄒鉉續增的《壽親養老新書》即是最早的一部專門針對老年人養生保健、却病延年的養生專著。書中有許多古代老人養生觀,值得學習。

老人飲食養生,需注意三件事

飲食是滋養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依賴和根本。能進飲食則水穀精氣充實,水穀精氣充實則氣血旺盛,氣血旺盛則筋力強壯。所以脾胃是五臟的根本。所以一身之中,陰陽的運用,以及五行的相生,沒有不靠飲食來運作的。

少年之人,元氣壯盛,有時飢餓或飽食,過食生冷,由於身體的根本強盛,不容易患病。

但老年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靠飲食來滋養氣血,若飲食生冷沒有節制,飢飽過度,不懂得調養身體,動則患疾。凡人患病,基本都離不開風、寒、暑、濕、飢、飽、勞、逸的病因。身為人子,能不謹慎嗎?

若罹患疾病,應該先用飲食療法,觀察疾病症狀,用食療來醫治。食療不癒,才用藥物治療,這主要是食療比較不會傷及臟腑。

凡各種飲食,子女應親自調理烹飪,不宜讓他人去做,以免怠慢疏忽老人的飲食。需要注意的是:

1. 老人的飲食,應該要溫熱熟軟,切忌黏硬生冷。

2. 飯後由子女引領行走一二百步,以運動促進消化。

3. 老年人不可一次吃的過飽,只能多次進食,使脾胃容易消化,水穀的精氣不斷化生。如果一次吃的太多,容易傷到腸胃導致脘腹脹滿。因為老人年高體弱,腸胃薄弱,不能受納、消化,所以容易致病。作為子女,必須深深體會、明察,這是奉養老人的主要方法原則。

老人的飲食,應該要溫熱熟軟,切忌黏硬生冷。(Shutterstock)

吳醫師語:

● 一日三餐最適當的飲食原則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

● 四季飲食養生,應根據不同時節的特性來選擇食物:

春季:陽氣上升,春季主生,氣候漸暖,人體內的肝陽必盛。易有煩急、口乾、或頭暈、便乾等症。

此時當選用清涼蔬菜及水果,少用魚肉厚味,忌用辛辣過熱的食品,以免助其肝陽過盛,或增加內熱等症。

夏季:氣候炎熱,夏季主升,易有汗多身倦、納食不甘、氣短乏力等症。

此時當選擇寒涼蔬菜與水果,還要加用清暑食物或飲料,西瓜最佳,或綠豆湯、荷葉粥等。忌用油膩魚肉辛辣及高熱食物,以免暑熱增重。

秋季:氣溫漸涼,秋季主收,在膳食中可增加些魚肉蛋奶類食物,若體質過虛,還可以配用些益氣補血的食物,或健脾養胃的食品與藥物。如:黃耆、黨參、當歸、冬蟲夏草、白朮、桂圓等。但勿多用,若暑熱未淨,勿用。

冬季:氣候寒冷,冬季主藏。老年人體弱,命門火衰,難禦寒冷。

此時當用熱補性食物,以補為主,可多些魚肉鷄與肝等食物,可以配用補藥,如炙黃耆、當歸、黨參、人參、枸杞、龍眼、白朮、冬蟲夏草、巴戟天、肉桂等,補氣血增強體力。但遇感冒時,或有內熱時,則停用。

老人醫治用藥,不可等同年輕人

常見當世之人治療老年人的疾病,同治療年輕人一樣,亂投湯藥,妄行針灸,來攻其疾患,希望快速徹底治癒。竟然不知高壽老人血氣已經衰弱,精神減弱虧耗,身體狀況如同風中燭火容易被吹滅一樣危險,容易遭受各種疾病的侵襲,以致於視力糢糊,聽力下降,手腳活動不靈,身體疲倦,頭暈目眩,不能適應自然環境與氣候的變化,舊疾時常復發,或者便秘,或者腹瀉,或者肢冷,或者體熱,這些都是老年人常見的狀態。如果不能順應老年人的體質特點及發病狀況來施以治療,而是匆忙使用針灸、藥物,力求盡快治癒,往往由此招致難以預料的危險。

況且治病袪邪的藥物,或者湧吐、或者發汗,或者疏解,或者瀉下、利尿。這主要是老年人不同於年輕人真氣壯盛,雖然湧吐、發汗、瀉下,都不會有危險。年老體弱的人則不同,如果發汗則陽氣外泄,湧吐則胃氣上逆,瀉下則元氣虛脫,立刻就會招致意想不到的後果,這是養老非常重要的禁忌。

大體上老年人用藥物治療,只是扶持性的輔助療法,只能用溫和平淡、順暢氣機、增進飲食、滋養補虛、中正平和的藥物來治療。不可用巿面上購買、他人惠送、處方不明以及藥性如狼虎般猛烈的藥物來服用,一定要仔細審察清楚。

如果身體有舊疾,時常復發,就要隨他的病情症狀,用中正平和的湯藥,治療三五天後,自然平安無事。然後調理飲食,依照食療的方法,根據食物的溫、熱、涼、寒四性及酸、苦、甘、辛、鹹五味,調配飲食來治療,這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老年人用藥物治療,大體上只能用溫和平淡、順暢氣機、增進飲食、滋養補虛、中正平和的藥物。(Shutterstock)

吳醫師語:

● 其實不止老人,凡患病後體虛之人,等同老年人的防治。例如,當身體過度虛弱時,依一般常規醫療必須進行開刀或化療、放療等激烈的治療時,宜三思而後行,以免治療本身成功了,但身體卻不行了。

● 由於老人機體內環境生理性變化以及老年疾病所具有的特點及個體差異性大,所以老年人選擇用藥的品種、劑量都應慎重。

其治療量與中毒劑量很接近,而且還會出現對這一患者無反應的劑量,而對另一患者出現中毒反應的情況。同時由於老年人患多種疾病,服藥品種多,又會出現藥物相互作用。有些人自行服藥及隨意增加劑量或盲目服用補藥,都可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對老人用藥要採取慎重態度。

老人脾性多變,子女宜理解包容

年高老人,雖然身體衰弱,但仍保有雄心壯志。由於不能合乎時宜及人情事理,使他的願望難以實現,儘管生活安適,心中仍常感不足。所以常唉聲嘆氣、心情焦慮、心理逆反、固執任性,無端地高興或憤怒,性情脾氣多變、游移不定,像不懂事的小孩一樣。

因此,對待老人,全在敬奉恭順,察言觀色,迎合他的心意,博取他的歡心,嚴戒婢使子孫,不可違背老人意願。

由於老人血氣虛弱,中氣不順,一旦憂憤惱怒,就容易使飲食不化,臟腑功能紊亂,變生疾病。因此應該深切體恤、了解老人的心境,常令人陪侍身旁,不可讓老人獨自坐、睡。這是因為,人老之後,性情容易孤僻,容易感傷,一旦感到孤獨寂寞,就會憂鬱煩悶。

因此奉養老人的方法,要順著他的脾氣與愛好。例如他喜歡讀書、繪畫、下棋、運動,就讓他做喜歡做的事,自然心情愉悅,如此便容易忘掉孤寂、鬱悶。老人身體衰弱疲倦,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他用心,如果只讓他獨自守在家裡無事可做,心情自然鬱悶,現在他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讓他的心思用在上面,自以為樂,即使有疲勞倦乏、憂傷鬱悶,或心中焦慮,脾氣性情自然可以釋放、減輕。

老人的養生穴位按摩

1. 擦湧泉穴

老人養生穴位按摩之:湧泉穴。(健康1+1/大紀元)

湧泉穴在足心之上,濕氣皆從此入。

【位置】腳底,第二、三腳趾縫和腳跟連線的前1/3凹陷處。

【方法】一手握住腳趾,一手摩擦湧泉穴。過一陣子,足心變熱,然後稍微動動腳趾,累了就可以稍作休息。讓別人幫助摩擦也可,但效果不如自己按摩的好。

宋寧宗時,曾司成都藥市倉部的陳書林說:「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數千,所以晚年步履輕便。」又說,「仆(我)性懶,每臥時只令人擦至睡熟即止,亦覺得力。」

「鄉人鄭彥和自太府丞出為江東倉,足弱不能陛辭,樞筦黃繼道教以此法,逾月即能拜跪。霅人丁邵州致遠病足,半年不能下床,遇一道人,亦授此法,久而即愈。今筆於冊,用告病者,豈曰小補之哉。」

2. 擦腎俞穴

老人養生穴位按摩之:腎俞穴。(健康1+1/大紀元)

【位置】腰部後側,肚臍正後⽅的命⾨穴左右兩邊兩橫指寬的位置。

【方法】以手摩擦兩腎俞穴,各120次,以多為妙。

【功效】補腎、強精,治頻尿、腰痛。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