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治國與人才

【新唐人2016年04月1日訊】國家的富強依賴治國人才,不是只靠統治者個人。而人才的選拔要經得起眾人公正的評判。在《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二十一》中,描述了一段君臣間關於人才和治國的對話,宋朝竇貞固的見識,似乎也適用於現代社會。

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皇帝(後晉高祖石敬塘)下詔百官各自上封章言事。

翰林學士竇貞固上疏說:「我聽說,善於選賢用能是英明的,能辨識人才是明智的。聖明的君主在位,人才就不會在草野江湖隱沒、沉淪。清明的時代能善用人才,就不會發生動亂。君主求賢若渴,從諫如流,治理國家,任用賢能是最重要的。」

他接著說:「陛下剛打下基礎,應訪求更多的人才。懇求陛下詔集朝中百官,商議選定一人,說明此人有何才能識見,適合擔任何種官職,朝廷按照上奏任用。如果此人和舉薦的符合,確實​​是合適的人才,對引薦的官員給予獎賞;如果和講的情況相違背,徇私舞弊,就對上書推薦的官員給予殿罰。這樣,官員就會按品德高低來排列次序,職位也按個人才能而調整。三人同行,還有擇善而從之舉,十目所視,一定不會失實。」

責任編輯:又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