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比中國人愛笑?

如果你來自移民國家(比如美國),那麼你或許更可能在街上對陌生人微笑。最近,一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表明,來自移民國家的人更愛笑。這可能是美國人中國人和俄羅斯人笑得更多的原因。

科學家們早就發現,不同社會對何時應該微笑,何時應該皺眉以及何時應該生氣都有各自的”潛規則”,這些“規矩”是一個國家情感文化的一部分。研究者們通常以地理為基礎來研究這些差異,結果發現美國和歐洲人通常比東方人善於表達情緒。然而,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家寶拉·尼登塔爾(Paula Niedenthal)指出,這些基於地理的研究忽略了“移民”對情感文化的重要影響。

尼登塔爾在法國居住期間,閱讀了勞拉·英格爾斯·懷德(Laura Ingalls Wilder)著名的《小木屋》系列兒童讀物,這讓她開始思考移民的影響。她說:“書中的角色經常要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德國人的鄰居是波蘭人,波蘭人的鄰居又是瑞典人。我很驚訝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尼登塔爾和同事們猜測,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民較少的國家會對特定情境下,如何進行合適的情感表達達成一致。這些地方的人們可能還會為了避免打亂社會階層而抑制真實情感。比如,日本的下屬在老板面前會用微笑來掩飾沮喪。尼登塔爾指出:“我們想要關注的是不同語言和情感碰撞下的文化。”來自“文化熔爐”的人可能需要更夸張的面部表情,從而克服語言障礙。

為了驗証他們的假設,研究者需要一種能夠衡量國家移民程度的方法。他們偶然發現了歷史差異值(historical heterogeneity),這個指標可以用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國家的移民史,它可以表示出對某國目前人口貢獻超過0.1%的國家。比如,加拿大的值為63,表明加拿大目前人口中的大部分是在過去500年間從63個不同的國家來到這裡的。而中國和日本的值均為1。

研究者對過去一項情緒表達的研究數據進行了再分析。在這項研究中,來自32個國家的超過5000名參與者完成了問卷調查。比如,假如他們和好朋友在公共場合感到很開心,或在一位女教授的辦公室感到很沮喪,他們應該如何反應。可以選擇“過分表達情緒”或是“用笑來掩飾情緒”。尼登塔爾和同事們在對數據分析后發現,移民更多的國家的人,也更善於表達情緒。

接著,研究團隊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一種表情——微笑上。他們進行了一項新實驗,726名參與者分別來自美國、日本和法國等9個國家。他們會被問及人們為什麼會笑,選項包括“因為他是愛笑的人”、“他有話想跟你說”以及“他覺得級別比你低”等。對於每個微笑的理由,參與者們要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7個選項中選擇一個。研究人員將這些結果和各國的移民情況相比對,發現過去500年內移民較多的國家的人更傾向於將微笑理解為表示友好,而那些移民較少的國家的人則更多地認為微笑與社會等級相關。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達夫娜·歐伊瑟曼(Daphna Oyserman)對這項研究表達了贊賞。她表示,在研究文化和表情時,歷史差異值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層面。不過她指出,沒有研究能完全解釋微笑在不同文化中差異的原因。

尼登塔爾目前剛開始對美國人的情緒表達進行研究,她說:“這是因為美國不同地區的移民情況也有差異。”他和同事們正在利用不同的人口普查資料來計算移民數字,以便分析美國西南部、新英格蘭以及其他區域之間的差異。與此同時,尼登塔爾還在開發一個不需要問卷的情緒表達測量方法——她希望能夠用一個類似於Google Glass的設備來進行面部捕捉,以直接衡量人們情緒表達的程度,以便她了解美國某些地區的人們是否會更多地使用微笑和皺眉等表情。

(文章來自:guokr.com; 圖片來自: deltadentalidblog.com)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