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 :政治妥協是佔中善終的必由之路

在香港陷入政治危機的非常時刻,負責任的政府和負責任的抗爭者,都應該意識到和平、安定的重要性,意識到對話、合作的重要性,而欲實現政府方和抗議方的和解乃至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邁出步伐,政治妥協是關鍵中的關鍵,也是唯一良性和可行的途徑。

香港佔中運動已然持續了半月。佔中者開始搭建帳篷,設置並加固路障,準備長期據守。而原本計劃與學聯代表會面的香港政府高官在最後時刻突然決定取消對話,顯示中央和港府對佔中行動毫不讓步的強硬立場。到14日上午,據現場目擊者稱,清場正式展開。不過,香港警方強調是清除障礙物,而非清場。

香港《明鏡郵報》1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央政府領導人在與香港政府高官會見后,要求對動亂「零容忍」,對佔中者採用果斷措施,必須在本月20日前全部處理完成。

在此之前,外交部發言人和官方主要媒體評論員或學者文章,將佔中描述為「非法活動」、「動亂」及「顏色革命」,至此,正式定性為一場「動亂」。熟悉當代中國歷史的都知道,這意味著中央下定決心要以強制方式終結佔中。

而10月20日正是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幕的日期,中央的姿態凸顯出其擔憂佔中行動進一步擴大和升級,影響和干擾四中全會的氣氛,破壞香港安定局面,甚至在大陸引發骨牌效應。

一邊是佔中行動升級,一邊是強行清場啟幕,針尖對麥芒的結果必然是尖銳衝突。在衝突過程中是否會發生流血事件和人員傷亡,是否會引發暴力對抗,都在未知之數。在香港陷入政治危機的非常時刻,負責任的政府和負責任的抗爭者,都應該意識到和平、安定的重要性,意識到對話、合作的重要性,而欲實現政府方和抗議方的和解乃至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邁出步伐,政治妥協是關鍵中的關鍵,也是唯一良性和可行的途徑。

一,政治妥協是現代政治的本質特徵。沒有妥協,政治就無法有效運行,就無從突破藩籬,就難以得到發展。香港政制改革之爭,已經到了一個必須以戰略眼光和偉大氣魄,相互尋求妥協,以達成最合乎彼此利益和訴求的方案的歷史性關節點。

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香港人民都有責任,本著面向未來、求同存異、以民眾和國家利益為上的精神,在這個風雲激蕩的歷史時期,作出最有利於香港民眾、最有利於國家的抉擇,並竭力避免社會動蕩。

二,政治妥協具備必要的政治基礎。至少從公開表態來看,中央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抗爭民眾的總體目標和利益是一致的。中央政府一直以來都強調落實普選,推動香港民主發展,實現真普選,也是中央為香港設定的政改終極目標。

但中央出台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激化了陸港矛盾,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又為香港特首提名設置了很高的門檻,使特首提名權實質上操控于中央手中,這是引發香港民眾不滿,進而導致佔中發生的源起。

而香港特區政府也在促成佔中發生中起到了很壞的負面作用。它忽視了自己作為700餘萬民眾代表的自治政府的角色定位,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反而片面地成為一方的政治傳聲筒,對香港相當一部分民眾的民主訴求視而不見,在制訂政改方案時先入為主,未能充分吸納民意,而是完全遵循中央預設前提的普選思路,從而將自身推到部分民眾的對立面。

從抗爭民眾來說,雖然佔中是一個「事先張揚」的行動,但卻並非必然選項。中央政府堅持推動保守政改在前,香港特區政府制訂保守政改方案在後,都是誘發佔中啟動的主要因素。佔中的策劃者曾明白表示,「佔中是最後的手段,只有當政府要迫使我們接受一套顯然並非真普選的方案時——即是說,最終結果是預先決定的,人們才會發起行動。」在佔中進行中,組織者始終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

三方對香港落實普選存在重大分歧

佔中者的核心訴求,歸結起來其實就一條:香港居民擁有選舉行政長官的不受分割、不預設前提的全部權利。

由此可見,儘管中央、香港特區政府和抗爭民眾三方存在重大分歧,但主要還是在於何時以什麼方式和途徑實施採取徹底民主的方式進行普選。對一國兩制的不同認識和理解以及對普選本質內涵和實施步驟的不同追求,是抗爭民眾與中央政府及港府根本不同所在。不過,在最終實現「真普選」的目標上,三方卻是高度一致的,在此情況下,超越分歧、實現妥協,在實踐上是完全可行的。
三,政治妥協具備充分的民意基礎。在全國人大決定作出后,《南華早報》開展的民意測驗顯示,48%的回應者認為香港立法會應否決這一計劃,39%的人認為應該批准這一普選框架。

四,政治妥協具備良好的條件基礎。香港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成熟的公民社會和公民自由傳統,擁有良好的教育和中西相融的文化底蘊,因此,具備了及時踐行所謂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制度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央應該正視香港的特殊政治優勢,向香港民眾釋放善意和信任,讓港民及時行使充分的民主選舉權利。

五,政治妥協理應由強勢的一方採取主動。在三方中,中央和特區政府很明顯處在強勢地位,因此中央政府握有政治妥協的主動權,也具有主動進行妥協的道義責任。

六,政治妥協擁有合理可行的方案。中央表明了絕不屈服於民眾的佔中壓力的姿態,特區政府也附和中央態度,強硬的觀點佔了上風,但絕不能說明,中央和港府沒有退讓的空間。正如前文所說,在總體目標一致的情況下,負責任、有戰略遠見、以人民和國家為重的政府,會在合適的社會氛圍和民眾籲求下,積極進行政治妥協,以維護政治穩定、民眾和國家利益、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的長期繁榮。

在當前局勢下,政治妥協的可行內容是,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肯定民眾爭取真普選乃愛港愛國行為;香港特首梁振英辭職,以示由於誤判民意導致佔中發生負責;中央政府承諾就真普選建立機制化對話制度、承諾制訂真普選方案時間表、承諾尊重《基本法》權威,嚴格按《基本法》辦事;佔中行動立即終止,抗爭者承諾採取合法方式行使民主權利。

依靠強大的政權力量,佔中行動雖然會被短暫平息,但可以肯定反抗的火種也將被點起,只要條件合適,它仍然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中央的作為,將嚴重損害自身形象和權威,影響其政治誠信,中央、特區政府和香港民眾間的疏離將會加深,從長遠看也將破壞香港民眾對中華民族和中國的歸屬感,影響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社會的持續發展。

據今年4月的一項香港民調顯示,大部分香港民眾不喜歡北京的中央政府處理與香港之間的關係的方式。這是十年來的首次。這對中央是一個嚴重的預警。

正因如此,只有政治妥協,才是消弭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民眾間隔閡,達成相互和解,按照《基本法》要求和一國兩制原則,推動香港長期自由和繁榮的根本前提。

台灣領導人馬英九最近在「雙十節」上發表的演講中提出,經濟發展的中國大陸,正是走向憲政民主的最適當時機,他針對香港局勢,呼籲大陸「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客觀而言,在擁有先天優勢的香港進行民主改革試驗,為大陸政改提供經驗和參照,並探索中國政治和平過渡的路徑和方式,是一個既能贏得香港民心,也利於千秋萬代的正確戰略,當然,這需要當政者具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勇氣和遠見,在正確的時間作出正確的政治決斷。這對於渴望留下歷史名聲、地位,建功立業的中共新一代最高領導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本文刊於10月1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作者是中國獨立政治評論員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