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华新闻》的前身后事

【新唐人2015年08月07日讯】中文媒体《加华新闻》主编被炒一事把《加华新闻》再次推到公众面前。本报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题为“加拿大‘小毛泽东’全加华联会林君”中,介绍过这份报纸发刊的背景,其内夹《人民日报(海外版)》一起发行。

2014年12月11日新版《加华新闻》发行第一期,据知情人透露,老板由魏成义接手,他是“多伦多华人联合总会”会长,拥有多家华人超市;但是联邦注册的所有人仍是林君,他目前是该报的“名誉社长”。

现在让我们从新来过,去看看《加华新闻》的前身后事。

创刊人:林君

林君(David Lim)原名林雅君,全加华联会秘书长、林氏印务报纸发行有限公司老板,据2007年本报的报导,他是加拿大《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总代理,也是多伦多中文报纸《加华新闻》(Chinese Canadian Post)的发行人。

林君曾在接受一家中文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加华新闻》就是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加拿大有当地内容而办的,因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没有当地内容,所以才创办了《加华新闻》,林君如是说。

该报的简介是这样自述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及时、准确地传达中央的方针政策……”

办报资金从何而来?

早年与林君熟悉的社区人士说:“他一家也没有人做过生意,并常自称是‘无产阶级’。办免费报纸的资金哪里来?《人民日报》海外社区版当然中共出钱,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一个知情人士还透露,为了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能在加拿大华人中及时、准确地传达,中共付出每年五十万。中国驻澳大利亚悉尼总领事馆政治领事、一等秘书陈用林也曾说过,中共每年给在悉尼一地发行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拨款三十万。

多年来,林君的《加华新闻》一直在其头版报头显着位置用中英文写明:“《加华新闻》随人民日报海外版全加拿大发行The Chinese Canadian Post distributed with the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直到2007年6月9日一期仍是这样描述。

在中英文《大纪元时报》连续报导华联会及其秘书长林君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及中共关系内幕后,在6月23日一期的《加华新闻》,上述描述不见了。但《加华新闻》仍随《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行。

“小毛泽东”之称据《凤凰周刊》报导,林君1953年16岁从中国大陆来到多伦多,当年便与其他几个人创办“多伦多华侨福利协会”。

早年与林君熟悉的社区人士指,“多伦多华侨福利协会”非常拥护北京,林君不是会长,但他是实际操控人,该协会后改名为“华人福利协会”。

“华人福利协会”对中共的多年支持,也得到中共公开的赞许。据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的网站报导,2004年6月16日,前多伦多总领馆总领事陈小玲在一次北美地区为支持中共的老侨开的一次会议上,高度赞扬林君,并特别提到他创办的“多伦多的华人福利协会”。

林君的亲共行为使他有“小毛泽东”之称。

举家上阵

林君把《人民日报(海外版)》夹在《加华新闻》中间,免费发行,而且全家上阵一做就是八年(编者注:文章引用2007年的数据)。

2004年9月,《人民日报》代表团一行6人来多伦多,回去后在《人民日报》第3版登了一篇文章说道:“在多伦多……最令人感佩的是年逾花甲的林君,他为海外版的发行不仅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还让全家人都投入了这份工作……”。

有社区人士这样反映,如遇上林君回大陆或是休假,《加华新闻》和随其发行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停刊,等他回来再发行,连北京派来的记者也得听林君的。

目的何为?

北京六四屠城发生后,中共在海外华人社区和华人留学生中声名狼藉,中共在海外大量用金钱开路,改善中共政府的形象。1992年加拿大成立“华联会”,林君任秘书长,陈丙丁(Ping Tan)任执行主席,伍卓生(Hughes Eng)任全国共同主席。

2007年6月3日至12日,陈用林访问加拿大期间,他曾点名“全加华联会”受控于中共,中共驻加使馆和领馆在加拿大建立的一系列组织之中,“全加华联会”位于这个金字塔形组织的最顶端,他们的目的是在控制和影响华人社区和加拿大政府。

“看似林君不是主席,其实他才是话事的,陈丙丁为钱,伍卓生为名,林君就是为中共,所以中领馆最相信他”,多伦多社区中一位知情人士说。

不承认为中领馆信任者

有意思的是,大纪元2007年6月报导,林君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他与中共有密切的联系。“我在加拿大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我认识很多人。但是我没有与任何一个组织有特殊的关系。”他说。

当问到,社区中传说,他是多伦多领馆最信任的支持者之一这个说法是,他表示这种说法是“谣传(rumors)”。

回顾2005年在大陆两会期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时,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主持人采访新华社副总编辑彭树杰,其谈到海外报纸对两会的支持时,列举了美国像美国《侨报》和加拿大《加华新闻》。

========================

詹姆斯通基金会:

中国政府是如何试图控制美国的华语媒体(节选)

2001年11月21日由詹姆斯通基金会发布的第1卷/第10期研究报告称:

1985年以前,在美的中文媒体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几乎没有受到大陆中共的影响。然而这种情况随着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的移民潮改变了美国华裔社区的结构而发生了变化。大陆华人的涌入引起了其本土国家媒体的关注,并因此促使大陆政府发起了介入在美中文媒体的攻势。实际上,中国大陆政府在过去10年中,已经大举侵入了这里的中文媒体市场。

中国政府为影响在美中文媒体而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四个:

第一是通过完全拥有或拥有大多数股份的方式直接控制报纸、电视、电台;

第二是政府利用独立媒体在大陆的商业利益来影响这些媒体。这个手段对广播和出版业内容的影响非常重大,并有效地排除了所有被认为“不适合中国政府口味”的资料;

第三是向现有独立媒体购买广播时间以及广告空间(乃至更多)。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大陆)政府提供免费的,现成的节目和内容;

第四是安排政府人员去独立媒体工作,从内部起作用。这些策略已经被应用到全美各地,从全国性中文媒体到地方上的中文媒体,无所不在,影响很大。

影响中文报纸

在美国的主要中文传媒是报纸。在美国有四种主要的报纸--《世界日报》、《星岛》、《明报》以及《侨报》。在这四种报纸中,有三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大陆政府的控制,而第四种(台湾办)最近也开始屈服于北京政府的压力。

《侨报》

于1990年1月在纽约开办,直接受控于中国政府。该报纸的主要特征是大量和及时报导来自中国大陆的新闻。它代表了中共政府的声音与观点。

《星岛》

八十年代末期,星岛报业集团的业主胡仙(Sally Aw Sian)遇到了财政危机,中国政府以资金援助的方式使其摆脱了危机。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人们看到星岛日报转型为亲共的报纸。胡仙从那时起成为了中国政协委员。

2001年1月,泛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家以何柱国为主席的香港公司获得了星岛日报的控股权。何柱国与北京关系密切,也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在2001年5月,何与中国国家媒体新华社合作,建立了信息服务公司--新华在线。

《明报》

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做准备,中国政府在90年代初期就积极努力收购几家香港的主要媒体机构。这是通过利用与中国有紧密商务联系的第三方商人完成的。

1995年10月,明报被马来西亚木材业大亨戴图克.熊许金(Datuk Tiong Hiew King)收购。戴图克与中国有着紧密的商业联系,明报从那时开始也深受中国政府的影响。例如,在星岛日报和明报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他们不发表独家关于中国民运的报导。

《明报》纽约办公室的雇员曾经透露消息说他们“真正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并且他们有义务完成领事馆要求做的一切事。

思考

北京的中共政府对美国市场的渗透程度深远,已经有效地渗透进了华裔美国人聚居的所有美国大城市。然而,也许最应该令我们担心的是由此产生的报导的性质。在大多数情况下,新闻工作者的标准明显远远低于他们那些英文同行,有时将半真半假的陈诉,甚至完全是错误的消息当作“新闻”。

然而对于美国240万华裔美国人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样的报导就是他们能读到,听到和看到的全部。在9.11悲剧发生后所表现出来的令人震惊的冷漠反应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在撞机事件以及贝尔格莱德使馆被炸事件中也弥漫着强烈的反美情绪(在美国的中国大陆人社区中尤为显着)。而且,他们为对抗在美国领土上的法轮功而发起的凶猛,甚至是暴力的攻势,也可以说明问题。

注:报告的作者梅杜哲是中国大陆专家,当时在一所重点西部大学执教。

“中国概述”是私人非盈利机构“詹姆斯镇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的一个出版物。詹姆斯镇基金会以及中国概述都未接受任何政府或政府机构的资金或支持。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周荔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