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拆”出一个新中国?

【新唐人2013年9月14日讯】一个幽灵,一个分产主义的幽灵,多年来在神州的土地上肆虐横行,无法无天,它的名字就叫——强制拆迁!多年来,关于中共强制拆迁的暴力事件在海外媒体频频曝光,在国内部分媒体羞羞答答报导,这似乎成了中国地方政府抽经济羊癫疯的标志性事件。如果说中共大强制搞强拆是“狗咬人”的常态,那么近期在全球各地中共使馆门前涂上的“拆”字,则是“人咬狗”的新闻,弄得中共在国际舆论面前灰头土脸,无法自圆其说。

一 “拆”中共使馆的深层次意义与麻雀行动

为了进行传媒反制,中共喉舌《环球时报》将这一系列政治涂鸦事件的幕后组织者定位为公民力量,麻雀行动的负责人杨建利博士。其实,谁是组织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在中国使馆门口涂鸦的事件发生?这才是我们的关注焦点。毫无疑问,发生类似事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共治国无方,使国内政治、法律严重失序,国民无法通过正常的行政、法律管道解决问题,于是才出现了“告洋状”,政治涂鸦这类事情的发生。所以,中共欲解决此类问题,并不能靠诋毁海外民主人士这种拙劣的手法,而是要通过对话谈判的途径来解决访民的问题。其二,在中共使馆门口的政治行为艺术行为,使“拆”的意义不断被国际社会放大与解释。一个国家的驻外使馆,被本国公民涂鸦与戏弄,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事件。这意味着,我们要拆除的,就是目前这个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我们要拆除的,就是在国际上臭名昭著的GFW,我们要拆除的,就是中共精心炮制的“党文化”,我们要拆除的,就是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治豆腐渣工程。在这个意义上说,海内外民主人士、维权人士都是“拆墙党”。公民不服从与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我们的基本处世原则。至于有所谓美国评论家认为“告洋状”就是为了申请政治庇护,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乃“喝狼奶”之结果也。因为本文的作者正在申请政治庇护,如果这位评论家能让四川共产党作出承诺——四川当局宣布不再对独立作者杨雨进行政治迫害,我马上回到故乡成都。公民力量PK专制机器,道义会站在哪一边?

现在再说麻雀行动。

麻雀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帮助中国人维权的民权组织,用政治的手段进行维权运动,将法律问题政治化,也算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大景观。麻雀行动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推进宪政民主的建设,以法治保障民众的各种合法权益。麻雀行动的创办人杨建利博士深信,维权运动、民主运动的力量和智慧来自于每一个参与者,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当更多的公民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政府才不得不收回贪婪、霸道的手,对所有的维权者来说:我们行动,我们受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拆”字的意义,就是发动大家的参与意识。用公民行动体现民间诉求,让中国各地政府部门学会对话,而不是粗暴的压制民意,也是“拆”字的另一个深层次含义。自麻雀行动开展以来,已经有数起拆迁事件得到了解决,如上海胡燕案件,陈绪兴案件等。从这些已经维权成功的案例我们已经看出,一千个普通访民,在中国政府当局看来,不过是一千个零,一旦在这一千个零里面,有一个知识份子的介入,就是在一千个零前面,加了一个“一”。因此,就整体而言,麻雀行动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相信大家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二 《环球时报》为何不敢承认杨建利是中国公民?

从环球时报的评论中,我们还注意到,这个中共的喉舌不敢承认杨建利是中国公民,这个细节,颇令人玩味。海内外中文知识界皆知,杨建利博士于2002年回国考察工人运动状况,被中共政治迫害判刑五年,后在美国政府的介入下返回美国,并未加入美国国籍。而杨建利博士的中国公民身份始终得不到中国政府的承认,仅此一点,就能说明这个看似强大的政权,其内心是多么的虚弱。因此,与其说中国政府害怕的是杨建利博士个人,不如说中国政府害怕的是杨建利现象。因为一旦杨建利博士宣导的公民运动在大陆大规模展开,人心与国际舆论的支持,将不言而喻。

环球时报的评论还称,海外民运没什么影响。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值一驳。既然没有影响,中共喉舌为何如此紧张?连续在几个国家的驻外使馆出现的“拆”字,显然触动了中共某条敏感的神经,于是慌不择路跳将出来,一阵狂吠。不仅对一些基本事实视而不见,而且还试图瓦解海外民运,但这一切都是徒劳。虽然海外民运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看法,但是,对于建立公民社会,开放言论自由这样的共识还是有的。所以,不管是麻雀行动,公民力量,21世纪中国基金会,这样的民运组织,只要存在,就是对中共的压力。这样一来,中共外交部关于“中国不存在政治异议人士”的说法将不攻自破,因为在中国受到政治迫害的异议人士都是中国公民,被迫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公民,包括杨建利 杨雨。

三 公民力量,加油

由“拆”字引发的社会、政治效应,已经在媒体、网路与社会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我们还会继续用其他公民不服从的方式对中国政府表达抗议。公民影像,公民纪录以及文化研究导论里面的理论,我们都将付诸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上如今现代传媒的推动,公民运动必将在海外与国内蔓延。环球时报认为海外民运人少,社会影响不大。这里,我要说的是——人少是一回事,办事有没有效率是另一回事。中国政府的公务员就多,办事有效率吗?还有一点,人少是不是就意味着不正确?中共有7千万党员,但有几个真正相信那些鬼话?所以,公民力量赢得的是人心和道义支持,而不是表像上“人多”。何况,就目前大陆微博与海外中文推特上的用户来看,推动公民社会产生的力量到底是多还是少,民间社会有判断,中共官方也有判断。

因此,在这场以“拆”字为契机的公民运动中,公民力量得到了全球正义之士的赏激,更鼓舞了无数的人心。“拆”,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要行动起来,是时候了!

文章来源:纵览中国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