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康熙秋猎教子

每年九月初九,康熙帝都要去木兰围场秋猎。这是满族祖先女真人留下的风俗。

单说这一年,康熙帝听诸位皇子的师傅禀报说,皇子们习文练武,近来颇有长进,可他们没经过沙场征战,光凭皇宫禁院里闭门修炼,总是欠些火候。康熙便决定趁秋猎的机会,带孩子们出去见见世面,一来试试他们的本领,二来让他们切记前辈艰苦开创的业绩。他主意已定,便在这年的九月初九,率领诸皇子和文武百官,直奔木兰围场而去。

这木兰围场,是顺治八年圈成的,位于燕山与内蒙古高原之间。这里有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关卡,真是雄关处处,险隘重重,形势十分险要,康熙一直将它当作行围习武的主要场所。这时正当深狄,方圆数万里的围场西风阵阵,烈马嘶鸣,显出一派燕北雄壮慷慨之气。康熙立马塞上,环顾四周,不免感概万千。

康熙不禁回头看一眼依次簇拥在自己身后的四位皇子。只见长子胤禔,太子(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祯,一个个衣冠整肃,稳坐雕鞍,倒也有几分模样。不过,凭着几十年察人体物的经验,康熙帝总觉得儿子们似乎潇洒之气有余,勇武之威不足。

康熙眉头微颦,一松缰绳,坐骑忽地一声蹿了出去。众人连忙催马相随。一时间马蹄雷鸣,尘土云卷,围场上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突然,康熙帝猛地勒住马,挺身四顾,随从们也一齐勒住马,仰望圣上。四下万籁俱寂,只有几股尘烟,突过马群,飘向前方。康熙帝高声问道:

“此处是何地方?”

“红山!”有人答道。

“红山是何地方?”

众人好生奇怪,红山就是红山,还问啥地方?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康熙转问太子:“胤礽,这是何地方?”太子转眼一想,忙说:“是皇阿玛打虎之处!”康熙轻轻哼了一声,说:“再好好想想!”

太子心里有些慌了,不由得看了看周围的兄弟几个,众人皆一脸惶然。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喊:“此乃圣上大胜噶尔丹之地也!”

此人正是少詹事高士奇,是圣上的心腹之人。康熙微微点点头说:“不错,二十九年上,噶尔丹勾结罗刹,率领万人来攻札萨克,朕亲率大军前来平叛。七月末,噶尔 丹率军刚至乌兰布通,没等他站稳脚跟,朕给以迎头痛击。噶尔丹只剩下三千败军逃回科布多。此乃浴血大战之处,保国之大役,汝等皆不知!何以铭记先祖创业之艰辛,何以坚守当今万里之疆域?竖子开口兵法战策,闭口诗书礼义,却数典忘祖,全然不知保国之道,如此下去,百年之后,帝国王土安在焉!”说罢,长叹一声,久久不语。

众人鸦雀无声,围猎尚未开始,就出现这尴尬情形,令人好不扫兴。

高士奇灵机一动,高喊:“欲承帝王雄气,必当凭瞻这红山战场。各位皇子,赶快驱马瞻仰圣上当年的‘点将台’。”话音刚落,果然群情活跃。

康熙帝微微颔首,众人径往点将台驰去。刚出几里地就见旷野中巍然一巨石,高十数丈,屹立高埠之处,这便是点将台。众人登上点将台四周环眺,只见风声呼啸,松涛起伏,仿佛当年战场上万众呐喊,鼓角轰鸣。

突然四皇子的坐骑长嘶一声,脚下一颤,几乎从马上摔下来。众目之下,四皇窘得面孔发红,举起鞭子要打马,却被康熙帝一声喝住。他眯起眼睛,侧耳细听,然后说:“这马想必是被猛虎所惊,快下台去,跟我猎虎!”果然, 众人刚下点将台,就传来声声虎啸,大家不由得紧张起来。高士奇上前奏道:“请圣上稍息,待我带侍卫前去猎虎!”康熙帝摆摆手,说:“不,汝等原地待命,皇子们跟我上前!”说罢,便拍马驰去,四位皇子连忙紧跟。

不一会,就见南面密林中蹿出一只斑斓猛虎,呲牙咧嘴,直扑过来。太子胤礽连忙摘弓拔箭,其他三位也都剑拔弩张,对准百丈之外的老虎。康熙帝呵斥道:“放下弓箭,往前冲! 岂有百丈之外射虎的?懦夫之举!”边说边往前驰去。老虎越来越近,转瞬之间,就剩下三十多丈之遥了。四位皇子的坐骑惊得腾起前蹄引颈长嘶,打起转来。主人们的骑术虽然不错,但这时候,都制不住马了,显得手足无措。只有康熙帝还如钉在马背似的,箭一般地往前蹿去。四子胤祯见景大惊:只有父王一人猎虎,凶吉难料!连忙拉弓搭箭,对准猛虎射将出去,另外三位皇子也都将箭射出。无奈,距离太远,虽然四箭都射中了,但伤的不是老虎的要害,伤的也不深。老虎受伤,更加凶狠百倍,大吼一声,震得树叶儿刷刷往下掉。跑在前面的康熙帝回头一望,只见皇子们的坐骑都被吓瘫在地。太子胤礽吓得面无人色,大声喊道:“皇阿玛,危险!”

康熙气得大骂:“没用的东西!”回身摘下千斤弯弓,拔出雕翎利箭,迎着老虎冲去。那猛虎嚎的一声,腾空而起,扑将过来。康熙稳住马,拉满弓弦, “嗖”的一声,那箭不偏不斜射进老虎的血盆大嘴。只因康熙帝用力过重,那雕翎利箭将猛虎的咽喉射了个穿心透。老虎哀鸣一声,咕咚一下摔在了康熙帝的坐骑跟前,抽搐了几回,口吐血沫死了。这是康熙帝打死的第六十八只猛虎。

文武百官在后面看得真切,齐声高呼:“圣祖神威,凡人无及焉!”四位皇子齐刷刷地跪在康熙马前,求皇阿玛恕罪。康熙帝怒颜未消,训斥道:“象汝等方才的苟且之状,能成大事么!往后,练武习文,从头学起。当以承先王雄气,振沙场神威为要,学业无成,休来见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