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不能承受之GDP“破八”

【新唐人2012年7月20日讯】中国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上半年GDP增速为7.8%,其中二季度为7.6%,跌破8%。中国在2000年以来的十余年间,每年GDP增速都在8%以上,只有一次“破八”,是在2009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即便如此,2009年全年GDP增长率仍高达9.2%。

7.6%是绝大多数国家可望不可及的数字。但是在中国不同,看看总理紧急开会,股市应声下落,便可知它意味着什么。这并非是中国反应过度,或是对自己要求特别高,而是此GDP,非彼GDP,统计数字中有奥秘。连日来,这成为了舆论的热点:中国经济增长黄金期是否已经过去?是否到了吻别8%的阶段?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得貌似平静:如果不过多地纠结于8%,客观地、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因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把2012年的GDP增长目标调为7.5%。如果下半年维持不低于7.6%的增长,恰恰符合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以中国官方态度为基准,不少人指出过度关注和解读“破八”是“GDP主义”,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而在经济学家胡祖六为代表的乐观派看来:中国政府调低GDP增长目标,是向公众尤其是地方政府传递一个信号:今后将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在出口与内需之间、投资与消费之间,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之间更好地兼顾协调。照此立论,上半年GDP“破八”,岂不正中下怀,符合政府预期,是一种软着陆,好事一桩吗?

但是,民间的反应恰恰相反。“破八”消息公开后,沪深两市以冲高回落来回应。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微博上写道,中国经济已经走投无路。如果不是国家统计局帮忙,二季度GDP肯定比7.6%还要难看得多。这些年的宏观经济,完全靠货币注水来打肿脸充胖子,M2已达到92.5万亿,几乎是GDP的两倍。政治不转型经济就很难转型,原有的路径无法走下去了,中国经济将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

应该说,市场和民众对中国GDP“破八”的反应更符合实际。 2009年,中国政府诉诸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入四万亿刺激增长,虽然拉动了GDP,却导致了流动性泛滥,引发了人们对债务水平的担忧,助长了房地产泡沫。如今,中国政府已经没有能力再次推出一项庞大的刺激计划,再现2009年下半年的高增长奇迹已经没有可能。进一步分析,还有这样一些原因使得增长速度下滑不可避免:第一,四万亿提前透支了今天的投资,引发有效资本形成放缓、投资动力不足或缺乏新兴投资增长点;第二,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对出口导向的中国的负面影响;第三,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渐弱化;第四,以创新为主的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建立起来;第五,最根本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导致制度性腐败,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压制市场经济机制和民营经济。

必须指出:中国政府虽然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调低。但是,当经济增长率真的出现下跌趋势之后,其实紧张得很。从去年年底开始,央行三次降低准备金和两次降息,发改委加速项目审批,招招指向刺激经济增长。在公布增长率破八之前,温家宝已经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其继任者,副总理李克强也出席了座谈会,而且提出评估经济增长,应该主要看“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信贷总额”三个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增速均低于过去数年平均水平。

为什么中国政府在经济放缓的“真狼”来了会如此紧张呢?那是因为,中国的高增长是增加就业机会的前提,而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死结,至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宿命。所以,多年来,“保八”成了生命线,无非是保就业、保收入和保财政增长。一言以蔽之,中国其实难以承受GDP“破八”的现实。可以预见,到了2012年年底,中国政府无论如何会公布一个高于8%的增长率。不仅为了面子,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