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蒙古族四季长袍腰带不离身

【新唐人2011年8月10日讯】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息环境,“逐水草而他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苍劲雄健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服饰艺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

四季都穿长袍

内蒙古、新疆牧区,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蒙古语叫“特尔为克”。蒙古袍为大襟长袍。袍子长而宽大,长袖高领,右开襟,钮扣在右侧。在领口、袖口、边沿处镶以色彩鲜美的花边。男袍多为蓝色、棕色、灰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夏季穿单、夹袍,颜色鲜艳。冬季穿老羊皮、狐皮、狼皮、豹皮做成的蒙古袍,衣面多着青、灰、黑的布面。天气严寒时,妇女多在袍子外面加穿坎肩,男子着马褂,旧时,富裕的蒙古人,衣着十分讲究,雍容华贵。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他们“穿的衣服都是金银丝线织成的布匹,或用黑豹皮、豹皮和其它动物皮革制成的,极其华丽昂贵”。但是,贫苦的牧民衣着比较简陋,他们穿的没有布面的白碴儿皮袄。已经结婚的妇女多穿宽松的长袍,男子穿的袍喜欢前襟开口,直到底部,主要是为了骑马方便。时至今日,蒙古袍仍然是民族的主要服装,款式大方优美,经济实用,它已经从草原走向大城市的服装行列中。

不同颜色各有象征

袍子的颜色,男子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在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时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黄色被看作是至高无尚的皇权的象征,所以过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过皇帝恩赐的王公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

腰带防风抗寒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九尺到一丈二尺左右。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素腰带既能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

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是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蒙古靴舒适保暖

蒙古靴是蒙古族传统的靴子,分为皮革靴和布面靴两种。蒙古族男女穿靴子的历史久远,早在十三纪就有记载。《蒙古秘史》说: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了“鹿蹄皮靴”。《马可波罗游记》中也记载了精巧、漂亮的靴子。那个时期穿靴子人已经很多了。

蒙古靴的特点是,靴头尖而上翘,靴体宽大,以便在靴筒里套裹腿毡、棉袜、毡袜、包脚布等,裹腿毡露出靴筒外二寸。有些靴子是用布面和大绒制成,在靴子上,巧手的妇女缝制、刺绣成各种花纹和图案,锦上添花。蒙古靴穿着很方便,舒适保暖。骑马放牧上马时便于勾踏马镫、护腿、护踝。走在草地由于靴尖上翘,能踏沙、踏雪,又可以防止草原上的各种虫子钻入,到秋天,又能防露水打湿裤角,在沙地行走时,又不能带起沙土。这是广大蒙古族牧民,经过千百年劳动与生活的实践,适应自然环境,创造和制作出的蒙古靴。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