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从德:辛亥革命的当代启示

【新唐人2011年6月4日讯】尽管西方友人支持中国民主,但革命成功仍须靠国人自己力量。

【编者的话】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5月28日和29日,来自世界各地近50位中外人权民主活动人士和专家学者,在美国纽约法拉盛召开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与中国当代民主革命-纪念“六四”二十二周年》大型研讨会,探讨中国民主之路。这是一次中国民主革命力量的大聚会。

会议由中国和平民主联盟主席唐柏桥主持。在会上发表演讲的有:辛灏年、封从德、 熊焱、黄翔、赵岩、羊子、刘国凯、李大勇、易蓉、韩连潮、刘国华、郭保胜、孙云、卞和祥、叶宁、李凤智、张凯臣、李勇、伍凡、Greg Autry、John Kusumi、孔令熙、唐柏桥等知名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缅甸民主勇士Tim Aye-Hardy和Nay Tin Myint。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将选登部分发言。

辛亥革命的当代启示

封从德(八九学生领袖,六四档案主持人)

辛亥革命对于当代民主革命的启示,归纳起来有下面八点。

启示一,辛亥革命是传统暴力革命与和平的颜色革命的过渡形态。辛亥革命相对来说流血很少,最激烈的阳夏战争中伤亡有数千人。体制内军队“新军”受革命思潮影 响,毅然倒戈,最后由当时的清军首领袁世凯出面,逼清廷退位,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了政权向共和国的过渡。民主革命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尽量避免流血。

启示二,依靠自己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成功,基本上都是依靠华人的人力、财力与智力。人力——兴中会:会党;同盟会:留学生回国;财力——洪门筹饷局、海外华 商、国内富人。1910年曾寄望于美国财团贷款一千万美元,不仅耽误了将近一年时间,最终也没得到,而且还被要求中止在长江流域的起义准备。

启示三,辛亥革命中,知识精英的宣传鼓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盟会引导新军反正,利用了体制内的力量达到了革命的目的。同盟会主要是留学生和国内秀才们发起和组成的。

启示四,辛亥革命的最大原动力是民族主义。其中,兴中会“驱逐鞑虏、复兴中华”的口号,十几次起义的主力都是洪门会党,和辛亥革命成功后在南京明孝陵的留影(民国元年1912.2.15),告示“反清复明”的成功,都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价值。

启 示五,民生问题是民众参与的主要动力,也是现代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做个对比,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的民生问题同样严峻,比如:1)满汉对立与现代的党民对 立、贫富悬殊,2)保路运动与现代的维权运动,3)平均地权与现代的平均股权、国有资产土地私有化等,都有相当的可比性。

启示六,辛亥革命时,三大主义同时并进。比如,民族主义:驱逐鞑虏、复兴中华;民权主义:创建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如果没有民权主义,就得不到保障。

启示七,辛亥革命到现在,三大主义一直是百年诉求,一脉相承。八九民运中提出的爱国、强国梦(民族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民权主义);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倒(民生主义)就是三民主义的反映,只是受中共教育的框限,而未能明确提出而已。

启 示八,现代民主运动的应有方向应该是传统派、自由派、和新左派三大反对派的分野与联合,最终团结一致,共同结束这个“成熟的法西斯”——中共政权。其中, 传统派由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主张恢复中华文化自信、驱逐马列,实行国民自主与族群平等的众多团体。自由派则是主张自由、民主、人 权、法治西方普世价值的人士。而新左派就是倡导均富、追求社会公正、结合社会下层民众的广大群体。

民国百年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