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從德:辛亥革命的當代啟示

【新唐人2011年6月4日訊】儘管西方友人支持中國民主,但革命成功仍須靠國人自己力量。

【編者的話】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世界各地的華人紛紛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5月28日和29日,來自世界各地近50位中外人權民主活動人士和專家學者,在美國紐約法拉盛召開了《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與中國當代民主革命-紀念“六四”二十二週年》大型研討會,探討中國民主之路。這是一次中國民主革命力量的大聚會。

會議由中國和平民主聯盟主席唐柏橋主持。在會上發表演講的有:辛灝年、封從德、 熊焱、黃翔、趙岩、羊子、劉國凱、李大勇、易蓉、韓連潮、劉國華、郭保勝、孫云、卞和祥、葉寧、李鳳智、張凱臣、李勇、伍凡、Greg Autry、John Kusumi、孔令熙、唐柏橋等知名人士,還有遠道而來的緬甸民主勇士Tim Aye-Hardy和Nay Tin Myint。演講的內容豐富多彩,我們將選登部分發言。

辛亥革命的當代啟示

封從德(八九學生領袖,六四檔案主持人)

辛亥革命對於當代民主革命的啟示,歸納起來有下面八點。

啟示一,辛亥革命是傳統暴力革命與和平的顏色革命的過渡形態。辛亥革命相對來說流血很少,最激烈的陽夏戰爭中傷亡有數千人。體制內軍隊「新軍」受革命思潮影 響,毅然倒戈,最後由當時的清軍首領袁世凱出面,逼清廷退位,以較小的代價完成了政權向共和國的過渡。民主革命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盡量避免流血。

啟示二,依靠自己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成功,基本上都是依靠華人的人力、財力與智力。人力——興中會:會黨;同盟會:留學生回國;財力——洪門籌餉局、海外華 商、國內富人。1910年曾寄望於美國財團貸款一千萬美元,不僅耽誤了將近一年時間,最終也沒得到,而且還被要求中止在長江流域的起義準備。

啟示三,辛亥革命中,知識精英的宣傳鼓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盟會引導新軍反正,利用了體制內的力量達到了革命的目的。同盟會主要是留學生和國內秀才們發起和組成的。

啟示四,辛亥革命的最大原動力是民族主義。其中,興中會「驅逐韃虜、復興中華」的口號,十幾次起義的主力都是洪門會黨,和辛亥革命成功後在南京明孝陵的留影(民國元年1912.2.15),告示「反清復明」的成功,都是以民族主義為中心價值。

啟 示五,民生問題是民眾參與的主要動力,也是現代中國問題的癥結所在,做個對比,辛亥革命與現代中國的民生問題同樣嚴峻,比如:1)滿漢對立與現代的黨民對 立、貧富懸殊,2)保路運動與現代的維權運動,3)平均地權與現代的平均股權、國有資產土地私有化等,都有相當的可比性。

啟示六,辛亥革命時,三大主義同時併進。比如,民族主義:驅逐韃虜、復興中華;民權主義:創建民國;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民生主義如果沒有民權主義,就得不到保障。

啟示七,辛亥革命到現在,三大主義一直是百年訴求,一脈相承。八九民運中提出的愛國、強國夢(民族主義);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民權主義);反貪汙、反腐敗、反官倒(民生主義)就是三民主義的反映,只是受中共教育的框限,而未能明確提出而已。

啟 示八,現代民主運動的應有方向應該是傳統派、自由派、和新左派三大反對派的分野與聯合,最終團結一致,共同結束這個「成熟的法西斯」——中共政權。其中, 傳統派由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主張恢復中華文化自信、驅逐馬列,實行國民自主與族群平等的眾多團體。自由派則是主張自由、民主、人 權、法治西方普世價值的人士。而新左派就是倡導均富、追求社會公正、結合社會下層民眾的廣大群體。

民國百年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