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較易引發大腸瘜肉、大腸癌 營養師教你預防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11日訊】什麼是便秘?如果一個人攝取高渣飲食後,三天以上才排便就可稱為便秘;如果排便次數一週中少於三次也是便秘;每天糞便重量小於35g,也稱為便秘。便秘時千萬不能依賴瀉藥,一定要找到原因,才能真正獲得改善。

台灣知名營養保健師Donna表示,由於糞便中含有許多毒素,便秘者腸道接觸毒素的時間增加,較容易引發腸道病變,例如:大腸瘜肉、大腸癌。

1. 忽視便意。一天有便意的感覺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分鐘,若經常忍耐著不去上廁所,等過了便意後就不容易再上出來了。且身體也會習慣妥協,認為「不要產生便意是正常的」。

2. 過度使用輕瀉劑。長期依賴瀉藥成分,使得腸道認為「我不需要動也可以」,久而久之不吃瀉藥就無法自然上廁所了。

3. 腸道潤滑不夠。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功能,若是攝取高纖飲食,但非常清淡幾乎沒有油脂,腸道潤滑不夠也會便秘。另外,腸道黏膜受損、太薄,也會導致腸道太乾燥而便秘。

4. 其他原因。腸道阻塞、腸道疾病、代謝異常疾病、神經性疾病、藥物副作用。

5. 水份攝取不足。這是最主要的便秘原因,每天至少要喝2000c.c.以上的水份。

6. 纖維攝取不足。糞便的體積主要是由膳食纖維所構成,每天的膳食纖維建議量為25~35g,若飲食以精製白米、白麵為主食,沒有每天「蔬果579」(小孩5份、女人7份、男人9份),膳食纖維就可能攝取不足。

7. 腸道無力。老年人腸道機能退化,肌耐力減退就可能導致腸道蠕動減慢。另外,減肥者營養不良也會。

8. 缺乏運動。當身體活動量不足,腸道蠕動也會減慢。

便秘者腸道壞菌很多,而壞菌分泌的毒素會破壞腸道黏膜並影響蠕動機能,使便祕更嚴重,這是個惡性循環,所以增加腸道「好菌」是一定要的。而「乳酸菌」就是常見的好菌。

市面上常見的有果寡糖、木寡糖、異麥牙寡糖、半乳寡糖等,寡糖補充的重點是種類越多越好,個別能增殖不同好菌,使腸道菌更完整,腸道不能一支好菌獨大。

「寡糖」是好菌的食物,具有增殖腸內好菌的作用。且寡糖同時也有「水溶性膳食纖維」的功能,可吸水具有軟便的效果。

麩醯胺酸(Glutamine)可修復腸道黏膜,改善因黏膜受損腸道太乾所導致的便秘。

維生素B群可以維持正常的腸道機能,包括消化、蠕動等。

腸道無力者或老年人便秘,建議可搭配補充「乳清蛋白」,裡面富含「支鏈胺基酸」,可增加肌耐力,恢復蠕動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讓腸道恢復自然的蠕動能力」的調理方法相較瀉藥來說,是比較溫和、不傷腸道的,所以促進排便的效果也沒有那麼快,一定要有耐心。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嘉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