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娄师德器量宽厚 唾面自干

【新唐人2016年06月15日訊】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意思是說,古時可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過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無法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劍而起,挺身搏鬥,這不足為勇。天下真正有氣概的人,遇到突發情況不驚不慌,無緣無故受到侮辱,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寬廣,志向高遠。

在非原則的問題上或個人利益受到羞辱、言辭攻擊時,忍而不發、泰然處之是一種大智慧。以平和寬容的態度面對批評。 其實,忍,並不容易做到,在遭遇人生挫折,受到屈辱時,能從容寬厚對待,是智慧的表現。往往忍讓會使事情出現轉機,忍也是避禍修福的良方。唐代劉餗在《隋唐嘉話》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唐高宗、武則天兩代大臣。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前,婁師德問:「我是宰相,你也擔任州牧,我們家太過榮寵,會招人嫉妒,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說:「今後即使有人吐我一臉口水,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發怒。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會使人家更加憤怒。你應該笑著接受,讓唾沫不擦自乾。」「唾面自乾」的成語就出自於此,比喻受了侮辱卻極度忍耐,絕對不加以反抗。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傑擔任宰相。狄仁傑拜相後,對此絲毫不知,多次排擠他,將他放了外任。武則天問狄仁傑:「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說:「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傑說:「臣曾與他同僚,沒聽說過他知人。」武則天說:「我用你為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然後拿出當初婁師德舉薦的奏章。狄仁傑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

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講過,「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婁師德器量寬厚,能夠唾面自乾,其忍的功夫非常了得。作為唐朝的宰相、名將,婁師德以謹慎忍讓的品德載入史冊。

──轉自《看中國》 有刪節

責任編輯:又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