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劍:魯甸地震再次演繹紅眼石獅傳說

位於雲南魯甸地震震中的龍頭山,古稱朱提山,不僅是歷史上名弛海內的產銀勝地,也是朱提文化的發源地。

境內樂馬廠遺址早在漢代即為朱提銀的主產地,乾隆七年(1742)產量居全省八大銀礦第二位,至嘉慶七年(1802),產量居全國首位,屬採礦鼎盛時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贈崔官立之》詩中寫道:「我有雙飲盞,其銀出朱提。」可見古時朱提銀在全國使用範圍之廣。

當時辦礦者來自全國各省,達十餘萬人,年產銀50餘萬兩,可謂中國歷史之銀都。各地商人均分籍貫結夥,組織同鄉會。建起了各具特色的禹王廟、觀音廟、建主廟、黑神廟、財神廟、西王廟、萬壽宮、楚聖宮、壽福寺。其中樂馬廠觀音寺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昭通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寺廟,與周圍建築一起,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隨著礦業鼎盛,商旅繁榮,八方雲集,龍頭山不僅產生了非常豐富的地名文化,也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民間傳說。

其中地名文化以前清文生余文森到龍頭山遊玩後所題寫的一首詩最耐人尋味:「龍頭山,山龍頭,前有水口坳,後有騾馬口。西瓜蘿蔔空有地,月亮種在水田頭。轎頂貓山發源水,大佛望著老君愁。」

而民間傳說中的「觀音賣仙桃」則與海外神韻演出中的「紅眼石獅」和「濟公搶親」有異曲同工之妙。至今回味起來,仍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據說,樂馬廠銀礦開發到嘉慶初年,由於清政府的掠奪和礦老闆的壓榨,礦工的生活極為艱難。數萬人在礦洞裏長年奔命,不見天日,累死、餓死、塌方打死者不計其數。

忽一日,時值寒冬臘月,一位白頭皓首的老太婆一手拄著拐棍,一手提著提籃,來到洞口叫賣仙桃。仙桃就是仙人掌結的果實,在附近天生橋一帶盛產此果。但仙桃成熟是在8月的秋收季節,臘月間哪來的仙桃?消息傳到洞口,許多礦工感到有些神奇,紛紛出洞看個究竟,也有不相信者,在洞內懶得出來。

老太婆一邊叫賣一邊奔走,把許多礦工從洞內引了出來,她跨過黃礦山,越過紅石岩,來到蘿蔔地下面的一個轉彎處,便無影無蹤,不知去向。

就在這時,只聽得山崩地裂,動地驚天,繼而黃煙頓起——老君山垮塌了!

被仙桃引出的礦工,大多數已經得救,而數以萬計的人卻慘死在洞裏,被礦山吞沒了。在老君山腳有一個礦洞,裏面流出的水變成血水,整整紅了七天七夜。

從此,人們把那個賣仙桃的老太婆視為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把老太婆叫賣仙桃的洞叫做觀音洞;把老太婆失蹤的地點叫做觀音山,那個流出血水的礦洞叫做水血洞,雖然流水早已變清,但至今一直無人飲用。

觀音賣仙桃雖屬傳說,但老君山的崩塌確是事實據在,有形可見。所謂「仙桃」者,先逃也!

「天滅中共,退黨保平安!」是當今海外旅遊景點隨處可見的一道亮麗風景。2004年底海內外掀起的退黨大潮已經10年了,至今已有1億7千多萬大陸勇士退出了中共的黨團隊組織,免費獲得了通向新世紀的諾亞方舟船票。尤其是這次雲南魯甸地震再次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只有逃出來才能得救,逃不出來就只有坐以待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