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巴西導演

【新唐人2013年11月23日訊】2012年在美國部份大城市上映的巴西電影《鄰居的狗吠聲》(Neighboring Sounds),今年被選為代表巴西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我們專訪了正在洛杉磯推廣該片的導演克雷伯•曼東沙•費侯(Kleber Mendonca Filho)。請看報導。

《鄰居的狗吠聲》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巴西的一個城市的一條街區上。它離我住的地方很近,屬於雷西費市裡的同一個社區。

導演克雷伯•曼東沙•費侯:「鄰居的狗吠聲」發生在巴西雷西費(Recife)市一個中產階級混雜的社區裡。在這裡的人們,並沒有挑選鄰居的權利。為了保衛自己的利益,人們找來保安公司或養起看門狗。當地社區中有錢的地主家族也涉入了暴力事件,那裏又發生了複雜而緊張的人性鬥爭。這部電影純屬戲劇類電影,帶一些喜劇意味,一些恐怖意味,儘管它不是恐怖電影。裡面的人物生活非常緊張。這是我想要做的一部影片。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我喜歡70年代的電影。所以我開始做的時候,我想我要用1970年代的電影風格。」

克雷伯•曼東沙•費侯是第一次導演長片電影,過去一年他贏得了12項新導演獎。談到第一次導演長片,他說有點像在精神病院生活。

費侯:「5個月都在製作這部電影,接近於在瘋人院被隔絕。好像離開了5個月。你離開人群沒有網路。你非常專注在電影上。不過,和上百人一起工作完成這個大項目,在製作過程中的享受一種不確定的脆弱感。」

費侯:「最好的是在製作結尾時候的恐懼感。我不知道電影最後會怎樣,人們會怎麼反應。那是作導演最好的感覺因為你感覺很脆弱,但同時很有成就感,因為已經接近尾聲。但是我喜歡製作電影的每個方面,從找演員到製作聲音。」

導演費侯認為,藝術而又真實的表現周圍發生的真實事情,是他的初衷,他希望人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就如同在閱讀一本書一樣的細心體味。

即使是鄰里的狗吠聲,都能帶來一連串毀滅的連鎖反應,《鄰居的狗吠聲》不僅贏得觀眾好評,也讓影評們認為,費侯頗有其前輩,《再見巴西(Bye Bye Brazil)》的導演卡洛斯‧狄耶蓋斯(Carlos Diegues)青年時期的創作風采。

新唐人記者蘇湘嵐、廖珍儀好萊塢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