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九九重陽節的傳說

【新唐人2012年10月23日訊】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九是最大的陽數,而農歷的九月九日這一天,日月同為最大的陽數,民間認為這象徵宜於長久。所以從古代很早時候起,每年的這一天就成為華夏先民們登高聚會的日子,民間稱為“重陽節”。而有關重陽節較完整的民間傳說,較早記載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原文如下: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這個故事梗概在民間一代代口耳相傳的流傳過程中,逐漸添加進豐富的想像,創造出更加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形成了另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流傳至今。

相傳很久以前,在汝河岸邊的汝南縣有個名叫桓景的年輕人,他和父母一起守著幾片地,勤勞耕作,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汝河裏突然出現了一個瘟魔,每到深秋時節就會出來散佈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有降妖除魔的本領。於是桓景就決定前去拜訪仙師,學習本領回來為民除害。

那桓景翻越了千山萬水,卻找不到仙師的蹤跡,但他始終不氣餒、不放棄,堅持在崇山峻嶺中艱難跋涉,尋找仙師。有一天,正在跋山涉水的桓景,忽然看見面前不遠處站著一隻白鶴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欲走到近前細看,那白鶴卻忽然飛了起來,但它飛到不遠處又落在地上不斷地向桓景點頭。桓景心中若有所動,不知不覺就跟隨著白鶴前行,竟然真的在蔥籠的山林里就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

桓景在費長房的仙居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費長房為桓景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恒景,教給他降妖的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於是恒景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勤學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回去後讓你家鄉的父老都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安排妥當後,恒景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不一會兒,汝河裏陰風怒吼、瘴氣升騰,瘟魔從汝河中冒出來,它看見村民們都在山上歡聚,就撲向山邊。瘟魔剛想沖上山去,突然聞到陣陣濃鬱的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不敢上前。它一回頭,卻看見寒光一閃,桓景正抽出寶劍向它刺殺過來,瘟魔和桓景鬥了幾個回合便落了下風,轉身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耀眼的寒光,眨眼之間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而每年在秋高氣爽的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習俗,從此也一代代流傳下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