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普京是俄國現代沙皇

【新唐人2011年9月24日訊】(中央社莫斯科24日法新電)俄羅斯現任總理普京(Vladimir Putin)10多年來的專斷統治,使俄國擺脫了後蘇聯時代的混亂險境,削弱了公民社會,並因採取對抗性外交政策而令西方惱怒。

如今普京似乎會第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宮,因為現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提議由他在2012年出馬競選總統。他在當選後,理論上將會連任1次,而任期為6年,直到2024年為止。

普京是原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幹員,因此維持了蘇聯時期強大安全部隊以及集中化威權統治的傳統。但在蘇聯解體後,自由派人士希望,這種傳統能在新俄羅斯絕跡。

然而他保有多數人民的真心支持,因為他恢復了俄國的某種程度自信,而該國在1990年代偶爾會看似瀕臨解體邊緣。

對支持者來說,普京無異是現代俄國的救星;但對批評最力者而言,他是由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到斯大林一脈相承下,最近1位危險的威權領導人。

只有1件事不容置疑,即現年58歲的普京具有歷史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本質也許展現在2004年向俄國人民發表的1項談話中,當時是北歐希夏共和國貝斯蘭鎮(Beslan)1所學校遭包圍事件過後。此事以至少334人喪生和舉國震驚收場,死者有半數以上是兒童。

當時他稱,蘇聯是個「偉大的國家…不幸與現代世界格格不入」;並說,新俄羅斯在因應蘇聯解體後的挑戰時,顯露出弱勢,而「弱者就會挨打」。

普京職業生涯始於國安會在前東德境內的特勤工作,迄今不脫情報官員氣息。

他在同為國安會出身的神秘「軍情派」輔佐下,由「垂直權力」頂端統治俄國,而這種制度被他的首席政治策士蘇科夫(Vladislav Surkov)稱為「君權民主」制。

普京並藉第二次車臣戰爭之助,鞏固了權力。批評人士指出,此一戰爭過程嚴重違反人權。

普京曾擔任國安會後繼單位「聯邦安全局」(FSB)神秘的局長1職,後由俄國首位民選總統葉利欽(Boris Yeltsin)提拔為總理。

當葉利欽1999年除夕大動視聽地辭職後,普京被指派為代理總統,並在次年春季當選總統。

他在憲法允許的2個任期屆滿後,仍能繼續掌權無礙,因他指定的總統接班人、聖彼得堡同鄉梅德韋傑夫隨即指派他回任總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