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孔子對中國人害大於利

【新唐人2010年4月6日訊】二千年前的孔子,一路得到歷代中國朝廷的推崇,其思想得以倖存。到了當代則隨著政治溫度起伏,一會被踩在腳下,一會又捧到天上。文革時毛澤東全面批孔,孔子被鞭得體無完膚﹔最近中國親官方導演又拍出電影《孔子》,把孔子歌頌到近乎完人,通體發光,又是“萬世師表”了。

但無論捧上天,還是踩在地,反映的都不是真實的孔子。文革時毛批孔,是要打破一切秩序、規範、倫理和限制,為所慾為,實現“毛式”烏託邦。文革後期的“批林批孔”更是荒唐,二千年前的孔子,跟林彪八桿子都打不著,但毛硬是拉“孔子”陪綁。今天中共推崇影片《孔子》,雖是歌頌,但跟當年毛澤東“批孔”的性質一樣,也是拿孔子“說事”,為的是當前政治。在胡錦濤政權為了鞏固其統治,提出“和諧社會”,要從老祖宗那裏找資源的時候,於丹靠黨控制的央視紅起來了,現在影片《孔子》試圖步其後塵。反正中國有的是張藝謀們,從來不缺那種李蓮英給慈禧遞“痰盂”的機靈和媚上。

沒那麼壞,也沒那麼偉大

今天,客觀地看孔子,他既沒有毛澤東們說得那麼壞,也沒有《孔子》拍得那麼偉大。其實二千年前,孔子只是一個民間教師而已,他熱心教育,關心時政,尤其重視中國人的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傳授了很多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和思考。

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那樣一個還很原始的時代,孔子可借鑒的前人著作很少,更與西方世界隔絕,主要靠自悟、自省,總結出很多有益的倫理道德,經其弟子整理傳播,留下了在一定範圍內有助人修心養性的《論語》。而且他不像後來中國逍遙派的文人“竹林七賢”那樣,迴避社會和政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喝聖賢酒,沉浸世外桃源,而是積極入世,奔走呼號,甚至想通過當官來實現其政治理想,體現了一個知識人的社會責任感。

但孔子的思想之所以世代相傳了二千多年,成為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家之說,和中國歷朝歷代(除了毛澤東)都尊孔、捧孔有相當大的關係。為甚麼中國歷朝統治者都要尊孔?漢朝時還要“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孔子捧為“萬世師表”,當作“聖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論語》的基本思想是:重視社會秩序、群體規範(而不是自由和個人權利)。這種基調,可以非常好地配合歷代統治者希望百姓做順民的需要。

這一點,跟西方的思想者比較,更可以看出來。西方的民主,至今走了四站:從古希臘(城邦民主),到羅馬(元老院議會),再到倫敦(立憲),然後到美國(憲政民主)。西方民主這一路走來,思想者主要強調的是:個體的自由、個人的權利(而不是秩序和群體)。

重視秩序而不是自由

而孔子強調的,卻主要是秩序、等級、上下、尊卑等群體主義價值。這些價值取向,從一開始,就限制和束縛了中國人的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孔子的核心論述是“克己復禮”,就是要人們克制自己的欲望、要求、個性等等,而服從當朝的規矩和秩序,甚至還要復古到更早的周朝秩序“周禮”。

孔子想建立的是一個秩序井然的等級社會,所以他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任何等級都不可冒犯,不可逾越,不可違背。上下、尊卑成為最重要的,而不是道理、真理﹔由此為臣民要服從朝廷提供了理論根據。“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提法,足以說明,孔子的思想,對“治天下”是多麼有利。

公開提出和自由價值背道而馳的“君臣父子”觀之後,孔子還覺得不夠,又提出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是按地位、性別而確立的絕對從屬關係,而根本不講對錯、是非。這種等級觀念,對中國形成長達二千年的宗法家族文化和專制社會,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而且這種“夫為妻綱”,以及孔子宣揚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等,更為中國形成欺壓、歧視女性的男權專制,提供了最早的根基。

“吃人文化”的始作甬者

而且為了強調等級,孔子不僅有“三綱”,還有“三畏”,提出“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這簡直是最大限度的扼殺個人自由!只要是聖人(君王),大人(當官的),他們的話,就得畏懼、服從,就不許異議、反對。而所謂天命,就是要中國人聽天由命,不可自作主張,自行其是,自己做主。在整個人類的思想史上,像孔子這樣如此反對自由、蔑視權利,把人限制、禁錮到如此境地的思想家、教育家,還真難找第二個!

中國文人的老祖宗從一開始,就把人的自由思想窒息了﹔導致一代代中國人,尤其知識份子,至今都深陷於“秩序”超過自由,“群體利益”高於個體權利的思維之中。這也是為甚麼全世界都走向了民主自由,而歷史悠久的中國,仍處於專制社會的重要文化根源之一。

孔子一生重視“禮”,甚至強調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絕對地步,用秩序和規矩,把人限制到不可越雷池一步。但對涉及具體的經濟和生活等,孔子不僅很少關心,甚至反感。他的弟子請教關於農業、園藝、耕田、種菜等,他則罵“小人也”。他還明確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強調均貧富,而不是自由競爭。在這樣一種只求所謂“道德”而蔑視物質生產、甚至推崇社會主義的《論語》熏陶下,中國的知識人,一代又一代,幾乎都不重視經濟和科學,並牴觸甚至反對自由經濟。例如晚到孔子死了二千年後的中國抗戰結束的四十年代,當時中國的知識份子,無論國民黨的,共產黨的,還是民盟的等等,按照歷史學家袁偉時的研究,“中國各派主要政治力量在經濟領域裡的綱領居然基本上是相同的。背後的共同理念是:私營經濟和私營企業家是社會不公乃至罪惡的源泉。”這跟孔子當初確立的泛道德觀,有相當的關係。

中國近代的思想家魯迅早就看出孔教儒家的問題,他借小說人物之口激憤地說,在古代線裝書中,字縫中有兩個字:“吃人”。這是覺醒的中國知識份子對孔子學說和傳統文化糟粕部分的最精闢總結和最嚴厲批判!

中國扼殺言論自由的第一人

孔教不僅吃人,孔子本人還曾“殺人”。他一生建構秩序和規矩的學說,不僅變相謀殺了無數中國人的自由靈魂,他當時還直接殺害了一個思想者。據記載,孔子同時代的議政者少正卯,也收弟子講學,由於強調革新,又很有口才,結果很多孔門弟子都跑去拜少正卯。一生想當官的孔子,後來當上魯國司寇(相當司法部長)時,雖只有七天,卻立刻把少正卯“正法”了。當時孔子給他定的五條罪名,跟今天共產黨的“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幾乎沒甚麼不同,都是以思想定罪,以言定罪。例如孔子說少正卯是:心達而險(有學問但心陰險),行辟而堅(堅持特立獨行),言偽而辯(能言善道但不合規矩),記醜而博(廣泛記載官方醜聞),順非而澤(贊同並資助持不同政見者)。後來胡適提到這段時也評價說,“中國古代的守舊派,如孔子之流,做司寇便殺少正卯。”

秦始皇焚書坑儒,成為一代暴君。而孔子殺害異己,比秦皇還早二百多年。而且他還是知識人,說過很多反對濫殺,甚至“苛政猛於虎”的話,但涉及自身利益時,竟大開殺戒。因而有人說孔子是中國扼殺言論自由的第一人!

不管孔子說過多少有益的話,但從他這個殺人,而且還是以言定罪來看,他就不是“聖人”,更談不上“萬世師表”。而且他的言論整體傾向,幫助了歷朝歷代的文化專制和思想控制,是中國傳統文化糟粕一面的重要源頭。

毛澤東當年批孔時,因中國處於封閉狀態,人們完全隨毛的指揮棒起舞。今天人們有了跟西方自由思想的比較機會,無論中共當局和御用文人們把孔子捧到甚麼程度,中國人也難再一哄而上,盲目接受了。

2010年3月18日於美國

——《開放》2010年4月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