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成為唯一超強的祕密

美國人口只占全球4%,但經濟規模占24%,軍事占近40%,諾貝爾獎占40%!美國的資源、面積、人口都不是世界第一,建國歷史又只有短短二百多年,為什麼能建成這樣強大的民主國家,而且是世界唯一超強?

最近美國歷史學家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出版的新書《開拓者:把美國理想帶入西部的拓荒英雄的故事》(The Pioneers)再次為世人提供了線索。麥卡洛是知名歷史學者,寫了很多關於美國歷史的暢銷書,關於第二任總統的《亞當斯傳》,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1776》等,都很受好評。他獲過兩次「普利策獎」,兩次「全美圖書獎」。

我曾撰文評介他的專著《1776》。這次讀完他的新書《開拓者》,感覺它與《1776》一樣膾炙人口。該書一出版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至本文截稿,已9週在第一或第二名)。這不僅因今年86歲的麥卡洛是資深史學家(這是他的第13本專著),還因為他能把歷史寫得像小說般吸引人,語言通俗流暢,情節引人入勝。《紐約時報》評論家John Leonard曾誇讚麥卡洛「沒有能力寫出壞的文字」;他還被譽為「敘述歷史的藝術大師」。除了文字,更重要的是麥卡洛的歷史書有堅實的事實根據,並貫穿強烈的美國理想精神。這最後一點可能是最讓讀者著迷的。

麥卡洛的《開拓者》寫的是1776年美國獨立後,美國人從東部(新英格蘭地區)大批遷徙到中部,建立俄亥俄州的經歷。這是美國人口的第二次大遷徙,第一次是大批歐洲移民(尤其清教徒)跨海來到美洲大陸。只是從這兩次人口大移動就可看出美國今天成為世界強國的歷史因素:

第一,美國是由充滿冒險精神、追求發財致富的勇敢者建立的。

當年沒有飛機,船的質量差、速度低,從歐洲到北美橫跨大西洋要航行三個月!今天即使現代化豪華遊輪,讓人連坐90天,也會令人望而卻步。那時更無天氣預報,90天漂泊在風雲變幻、一望無邊的大西洋上,一場暴風雨,就可能船沉人亡。那時更沒有冰箱,90天航程,食物腐爛,還有疾病襲擊,很多乘客死亡。像美國先賢潘恩1774年從英國來美國,在船上就得了熱病,抵達時被毯子裹著抬下船,經搶救才活下來。但當年就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心靈強大者,敢於橫跨大西洋來到北美尋求新人生!美國是由膽大的、有冒險精神的勇敢者創建的!

麥卡洛的新書,寫的是美國的第二次人口大遷徙。這個從麻州等新英格蘭向中部的開拓之旅,其艱難程度不亞於之前橫跨大西洋。《開拓者》記錄的主角之一的卡特樂牧師(Manasseh Cutler)最早領導48人到密西西比河畔的俄亥俄開拓(最小19歲,最大67歲,全是男性),從麻州啟程,主要是步行,到達俄亥俄也是用了三個月,其中翻越一座山就用了30天。他們不僅離開妻兒和家園,旅途艱辛,到達俄亥俄面對的更是最原始的森林等環境,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開山闢地,建造家園:首先是伐倒樹木,開闢耕地。據麥卡洛查到的史料,有棵古樹大到繞一圈有41英尺,裡面可供六人騎馬遊行。除了開拓土地的艱辛、天花熱病的打擊,還要面對動物的襲擊,尤其是狼群的虎視眈眈,更有印第安人的攻擊。這些拓荒者在蓋住宅的同時就建崗哨炮台。印第安人攻擊這些歐洲裔的拓荒者一旦得手,就不論男女老少一律殺光,還把人的頭皮剝下當戰利品。即使有這些艱難和危險,第一批拓荒者成功建立居民區的消息傳開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勇敢者、冒險者、要發財致富的新生活追求者。到1815年(28年過後),僅僅是俄亥俄州,就從最初的48名開拓者增至50萬人口!

第二,美國是由宗教信仰、道德倫理作為底座建立的。第二次人口大遷徙,人們渴望到中部發財,因每個拓荒者可獲最少8英畝土地。組織開拓公司的卡特樂牧師,他投資的股份可分到土地4,692英畝。但如果人們只為致富,或為發財不擇手段、弱肉強食,甚至搶奪欺騙,那美國的資本主義就不會有今天。麥卡洛的書再次證實,美國的原始資本主義發展伴隨著強大的宗教情懷,是清教徒(基督教新教)的倫理、道德制約著這場發財致富的開拓商業熱潮,使這個過程有方寸、有底座、有規範。

人們熟知的「五月花號」船從歐洲抵達北美大陸是1620年(明年是400周年),船上的清教徒(在歐洲被迫害的異教徒)在抵達前就在海上訂了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誓言他們不僅是尋求豐腴的物質生活,更要建立一個神的國度,一個有精神、有信仰、有道德的新家園!

基督教的新教倫理等,在美國初建之中起到極為特殊的道德引導作用。它等於把美國最早開拓者那種強烈的發財願望和衝動,制約在一個理性、常識、道德的框架之內。1831年到美國考察的法國學者托克維爾也觀察到:「美國人的追求財富和信奉自由是合二為一的;宗教使美國有了德行的性質。」他甚至做出這樣的結論:「宗教使美國得以建立。」就是信仰和道德為美國提供了立國精神根基。

在法國學者托克維爾考察美國188年後,美國學者麥卡洛的書同樣發現這個祕密:美國是基督教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發財致富精神的結合。上述的美國牧師卡特樂等48人從麻州啟程要去700多英里之外的中部開拓時,他們的出發儀式是在教會舉行的,他們相信這是上帝的指引,讓他們去俄亥俄州開拓、建居民區、發財致富。攜帶工具的馬車原來命名是「冒險號」,後改為「五月花號」,這個名字本身就說明他們要繼承當年跨海抵美的清教徒要建立神的國度的精神和願望。在麥卡洛的書裡,這些開拓者最多強調的還不是個人發財,而是mission(使命)和cause(事業)。

在去俄亥俄州開拓之前,他們就約法三章:一,絕對的宗教自由;二,重視教育(辦學校);三,不許有黑奴制。現在俄亥俄大學的Cutler Hall(校長行政大樓)就是以卡特樂牧師命名的,他是這所大學創建者之一。麥卡洛用三個詞形容這些開拓者:good, sound, common sense(善良、強壯、有常識),他們像五月花號新教徒那樣「心靈強大」(strong-minded)。

正是基督教的信仰、道德、倫理等,使這些爭相發財致富的開拓者能夠平等相處,團結一致挑戰大自然,對付疾病及印第安人的威脅,並能夠地方自治,通過陪審員判案,體現人民主權原則,實現法治。但他們沒有專業司法人員,連拓荒區法官也是義務的,而且乘車去外地法庭的費用也自理。一個農民,上午種田,下午作為法官去判案,只有美國有這種司法奇蹟,當然最後定有罪或無罪的,是由平民組成的陪審團,憑常識、常理判案(今天也是如此)。

這種陪審員制度的人民主權,法治,包括選舉等地方自治,形成了美國最初的以平等(而不是歐洲貴族制)、自由(當時世界其它地方是各種形態的專制)為核心特徵的民主制度!

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個體主義、發財致富,和基督教的道德信仰、新教倫理等結合在一起,孕育出一個全新的精神文明和物質繁榮融為一體的強勁發展的美國:1776年美國獨立時人口300萬(法國當時是2,400萬),到1831年托克維爾抵美考察時,美人口已增至1,400萬,他預測百年後美國人口將達1億,但1931年美人口就達1.2億;今天是3.3億。法國人口從美國大革命至今增幅不到3倍(現為6,700萬);而美國人口增加了110倍!

麥卡洛全書的最後一句話是:這些美國早期的拓荒者,「他們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不是為金錢,不是為占有,不是為名望,而是去提升生命的質量,增加創造的機會,最大程度地推動美國理想。」

在《1776》的序言中麥卡洛曾感嘆:「那些少數的勇敢者,給美國建立了紀元,我們後人對他們必須感恩。」今天閱讀《拓荒者》,更有這種感恩之情,不僅對建國先賢,更對這些普通的開拓者,他們奠基了今天經濟蓬勃的資本主義和新教倫理相結合的偉大美國。

——轉自台灣《看》雜誌2019年8月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