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習慣看似無傷大雅,卻對健康影響深遠,時間久了,會形成「生活習慣病」。習慣病是慢性進行,初期侵犯人體無聲無息,沒有任何病徵,等到身體不舒服才發現習慣病早已上身,積疾難醫。
華人移民和留學生在美國生活幾年後,會逐漸適應美國的生活習慣,當再回到中國時,很多華人對國內的一些生活方式不再那麼習慣,不再認為是「理所當然」,有些也引發了不少的矛盾。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05日訊】日本牙醫博士江上一郎表示,唾液具有對抗蛀牙的功能,可抑制細菌的作用、中和口中酸性,以及修復蛀洞。吃完東西後口中自然會產生許多唾液,如果馬上使用牙膏刷牙卻造成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29日訊】醫學專家認為只要改變生活習慣,便能打造慢老、不易疲勞的體質。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內科醫生太田和史繪說,「就算年過六十,在馬拉松比賽中超越年輕跑者仍大有人在,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26日訊】上班族一早起來上班,忙一整天,晚上回家本想好好睡一覺,卻很難入睡,日復一日,陷入疲勞和惡性循環。這樣下去,小則影響工作效率,大則可能造成生心理的傷害。怎麼辦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26日訊】電腦成為大多數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不管工作還是生活,所有的資訊都儲存在這一台小小的機器裡。雖然帶來諸多便利,卻也產生各種健康問題。上班族一整天一直坐著不動,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8月24日訊】常常聽說如果家族裡有人罹患癌症,他的家族成員也是高危險群,然而根據統計,其實僅有5%的癌症與遺傳有關。而這5%雖然都被歸因於遺傳因素,其中其實也包含了家人們
【新唐人2017年02月23日訊】台灣一位母親受不了孩子的不良衛生習慣,特別製作「生活公約」,現在孩子的行為。這份公約被孩子在臉書上分享,引來網友瘋狂熱傳。
【新唐人2017年02月07日訊】美國總統川普精力充沛,身體健壯,他喜歡打高爾夫球,有時也會長距離步行,且一天只睡4小時。川普的容顏看不出已年過70,他不吸煙喝酒卻喜愛零食。
【新唐人2017年01月04日訊】許多中年朋友,在主觀上沒有主動鍛煉的意識。正因為如此,一些疾病過早地發生在中年朋友的身上。什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越來越年輕化,在中年朋友中脂
【新唐人2016年01月18日訊】文化習俗對人類社會生活影響深刻,中西方文化分別產生於中國和歐洲,屬於不同的民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反應到日常生活中,自然在生活習慣上也有很多不同。之前,我們討論過一
【新唐人2015年07月19日訊】<B>社區廣角鏡(405)</B>每到夏天來臨的時候,不少女性朋友們都會想到要減減肥,這樣打扮起來會更漂亮。那麼怎麼樣能成功做到呢?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中醫師侯淑紅女士
【新唐人2015年06月08日訊】歐美的社會體制、生活風俗,在很多方面都與中國大陸不同。不論是新移民,還是留學生,來到這裡生活都需要先瞭解西方社會的文化習俗,然後再領會和融入,這樣對中國人在海外生活
【新唐人2014年7月17日訊】韓國人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慣,了解韓國人的習慣,對於那些到韓國學習、生活、觀光的人有很多好處。
【新唐人2014年1月17日訊】現代人的生活緊張忙碌,患病的機率越來越高,而且有很多是不治之症。如果在日產生活中養成些好的生活習慣,也許會減少疾病的發生。大陸媒體總結了10個可以提高免疫力的生活習慣
【新唐人2013年12月18日訊】2013年以來,大陸多地頻現嚴重霧霾天氣,一場罕見的大範圍霧霾更是籠罩了將近一半的國土,從華北到東南沿海、甚至是西南地區,已陸續有25個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
【新唐人2012年10月26日訊】這星期微博上最火的帖子中,有一條“老外含淚訴說 娶中國太太的下場!”,其中對中國人和美國人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差異作出了既無奈又幽默的描述,引發網友熱議。
【新唐人2011年8月4日訊】(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新公布的研究顯示,決定壽命長短的是基因,而非生活習慣,如果擁有長壽基因,即使抽菸喝酒又不愛運動,仍可能長命百歲,只是誰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否
【新唐人】香港的居民生活習慣被薩斯病改變了,人們開始正确地認識自己照顧自己的重要性。 <P><P>安靜的維多利亞公園,位于香港的水泥叢林之中,香港銅鑼灣繁忙的購物區附近。<P><P>一個增長的數字表
(中央社巴黎十七日法新電)今天出爐的長期研究報告顯示,婦女擁有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且從不抽菸,死於癌症或心臟病的機率大減逾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