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感恩節 你吃掉的遠不止「土耳其」

火雞,其實算一個世界史,或許並非如此,但在土耳其境內有著錯綜複雜的世界歷史

火雞」這種鳥是原產於北美洲。但是「turkey」一詞來源是一種地理上的大雜燴,這是對殖民地貿易及征服的異想天開的獻禮。對於現代人,很容易聯想到這種鳥類的英文名字或許來自於土耳其這個國家的名字,又或者從第十五和十六世紀的土耳其商人那裡得名。

事情遠比想像中的更加複雜。土耳其當地並沒有火雞,他們也不把火雞叫做「turkey」,他們知道火雞不是他們國家的。那他們把火雞叫做什麼呢? 他們把火雞叫做hindi(印度語),是的,你沒有聽錯!他們叫火雞為 印度語。 因為他們認為火雞也許是印度的。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是土耳其人。法國人一開始把這種美國雞稱為poulet d’Inde(來自印度的雞),後來簡稱為dinde,類似的稱謂也存在於波蘭語、希伯來語和加泰羅尼亞語中。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特定荷蘭語稱謂kalkoen,是從Calicut-hoen這個詞提煉出來的,它字面意思是「來自卡利卡特的母雞」,卡利卡特曾是印度的主要商業中心之一。這些名稱的來源也許是因為當時他們認為新世界指的是西印度群島一帶,或者是認為火雞貿易途徑印度。

那麼火雞在印度被稱為什麼呢?在土耳其他們稱之為hindi,但是在印度語里他們稱之為ṭarki。在一些印度方言里使用piru或者peru這個詞(也就是秘魯,你沒有看錯,秘魯又躺槍了),後者是葡萄牙語對美國火雞的叫法,火雞的原產地不是秘魯,但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新大陸時在葡萄牙很受歡迎。西方殖民主義的擴張使事情更加複雜:馬來西亞人把火雞叫做ayam blander(荷蘭雞),這樣一來,荷蘭也參與進來了。緬甸人選擇了moan barang這個叫法(法國雞)。

語言學家Mario Pei推測大概在五個多世紀前,君士坦丁堡這個商業中心的土耳其人(在15世紀中葉被土耳其人征服)將來自西非幾內亞的野禽(珍珠雞——聽起來是火雞最原始的的名字)賣到歐洲市場,所以那時的英國人稱這種鳥為「土耳其公雞」,並最終以「土耳其」來簡稱這種動物。當英國移民抵達(美國)馬薩諸塞州時,在這塊新大陸上他們用同一個詞來稱呼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看到的野禽,儘管這裡的野禽不同於非洲的那種。詞源學專家馬克福賽思說土耳其商人把幾內亞的這種野禽從馬達加斯加帶到英國,而西班牙征服者把美洲的野禽引到歐洲,所以就和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土耳其」混合在一起了。另一個語言學家Dan Jurafsky,認為歐洲人通過馬穆魯克土耳其人從衣索比亞進口幾內亞野禽,然後與葡萄牙通過大西洋從北美進口的野禽混淆在一起了。

火雞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比如1990年代初期,在《紐約時報》的「給編者的話」板塊上就引發了一場有關「火雞」這個詞可能來自希伯來語的可能性的爭論。1992年12月13號,猶太人Harold M. Kamsler認為這種新世界飛禽的英文名字源於航海家哥倫布的口譯人員Luis de Torres(他是一名猶太人,後來皈依天主教)。他們發現了一封在1492年12月12號Luis de Torres寫給西班牙一位朋友的信,信中Luis de Torres將他在美國遇到的這種飛禽稱為tuki,在古希伯來文中指的是「孔雀」的意思以及在現代的希伯來文中指的是「鸚鵡」的意思(而在一個更加可疑的故事版本中稱哥倫布本人就是個猶太人,在西班牙宗教法庭建立後他隱藏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利用自己的血統為這種飛禽命名)。

火雞的科學命名並不比它的俗稱更有意義。雙名命名法,Meleagris gallopavo(吐綬雞),本來就是一個大雜燴。第一個詞來自於希臘神話:月亮女神阿耳忒彌斯將被殺死的梅利埃格的悲傷姐妹變成了珍珠雞(guinea fowl)。第二個詞是一個混合詞:Gallo來源拉丁詞「公雞」,pavo來源拉丁詞「孔雀」。所以,最終,火雞的正式名稱就是:珍珠雞-公雞-孔雀(guinea-fowl-rooster-peacock)。好吧,到這裡,小編覺得,吃一個火雞,真的是五味俱全,還倍兒有文化氣息!

回顧語言學家Mario Pei的採訪,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的Robert Krulwich提到過「500年來,所有美國人非常殷切期盼這種並不太聰明的動物能有一個美國化的名字。」但是火雞卻有很多真正的美國名字,只是美國人沒選用而已。畢竟,在哥倫布到達新世界前,阿茲特克人馴養火雞(阿茲特克人稱火雞為「huehxolotl」)已經超過一千年了。有很多原生美國詞彙形容這種鳥,包括黑腳部族把它叫做「omahksipi’kssii」,意思是「大鳥」。這麼叫是有點含糊,沒錯,但是確實好過「珍珠雞-公雞-孔雀(guinea-fowl-rooster-peacock)」。

文章來源:The Atlantic (有刪減)

(責編:清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