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升1度 可以长寿、美容!名医4方法暖身

文 / 蔡雅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1月14日讯】人在冬天身体温度会下降,从表面看就是人的活力变差,日久易产生疾病。实际上医学界已经发现体温和人的寿命、容貌、胖瘦等都有关联,日本自然疗法名医川岛朗表示:长寿美容、减重的秘诀就是让体温上升1度。

除了寒冷天气的影响,现代人以车代步,久坐不动,加上生活压力等,导致体温比从前下降。以日本人为例,和50年前相比,日本人的体温平均下降了0.7度。然而“百病由寒生”,人体温度降低,基础代谢也会下降,可能导致肥胖、免疫力差,癌症等疾病也找上门来。

为何体温低对身体不好?

早前,日本自然养生博士石原结实在《暖身治病》(体を温めて病気を治す)一书中也指出,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下降30%以上,同时,新陈代谢也会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驱寒治疗领域的领先专家川岛朗则从血液循的角度诠释了这种影响。他认为,身体变冷就等于血液温度下降,当血液温度下降时,血液循环会出现细微变化,甚至会淤塞在某处形成血淤。而血液的2个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和营养、排送老化物质,长期持续下去,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至少包括:

1. 缺乏活力

体温下降造成血液循环不畅的话,身体所需要的物质运送不到位,而废物又不能很好的排送出去, 日久会使人缺乏活力。

比如如果氧气无法通过血液好好运输,身体制造所需能量的效率会降低。另一方面,杀死感冒病毒和癌症的免疫细胞和其产生的抗体,也主要通过血液来传送,血液循环差,人也会疲于应付疾病威胁。

2. 肤色差

血液循环不好的另一个后果是,本应排出身体的“废物”会堆积起来。而随着废物的堆积,血管可能变得越来越细,这使得血液更难携带养分和有效清理垃圾,将导致皮肤长斑、黑眼圈、肤色变差,痤疮患者的愈合可能会更差。

3. 忧郁

体寒者平时容易感到不开心,甚至产生忧郁,这与大脑血清素的分泌有关。

血清素被称为“幸福荷尔蒙”,可以让人心情放松、稳定睡眠和抑制压力,但95%的血清素在肠道中产生。而肠道中产生的血清素无法直接到达大脑,需要血液将一种叫色氨酸的氨基酸运输到大脑,大脑才能自行产生血清素。当血液循环差、无法很好地运送色氨酸时,大脑血清素分泌会减少,人也就会变得忧郁。

体寒者平时容易感到不开心。(Shutterstock)

4. 降低免疫力、影响寿命

血液还负责携带温暖身体的热量,人体血液循环不好的地方就会感到冷。因此,当身体温度下降,血液循环变差,人体的升温能力就会减弱,将陷入体寒恶性循环。

而且体温越低会越冷,体内起化学作用的催化剂的活性也会下降,为身体制造养分、抑制坏物质、清除体内垃圾、修复受损细胞等功能就会变弱。日久导致免疫力下降,罹癌概率增加,从而影响人的寿命。

如何让体温升1度?四个有趣方法你想不到

体温低让人缺乏活力、气色差、变忧郁、陷入恶性循环。反之,当温度提高后,人会变得更健康、心情愉悦。 那么,应该怎样暖身、改善血液循环?

“整个身体的热量 10% 由饮食产生。20% 到 30%来自运动、剩下的 70% 是不运动时的基础代谢产生的。”川岛说。

让体温上升1度,可以从运动、饮食、 增强基础代谢做起,四个有趣的方法可以让身体升温。

1. 跳一跳

要提高体温,首先要提高基础代谢。 “肌肉产生的热量最多,因此建议通过锻炼来驱寒。” 川岛说。

一个让体温上升的简单运动就是原地弹跳。这一动作不仅带动下半身的肌肉进行运动,还会让小腿血液循环增快,像帮浦(泵)一样进行工作,提高体温。建议每天早餐前做10次。

同时,川岛提醒上班族日常要避免久坐,由于久坐而缺乏运动会降低新陈代谢,站立和坐着的能量消耗率相差 20%。

2. 喝勾芡的汤

一般认为冬天吃火锅可以让身体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尤其喝上几口热气腾腾的火锅汤。但川岛表示,将高汤用马铃薯淀粉勾芡,比单单喝汤本身保温性还要高,勾芡以后可以将热量直接带进肠胃,使身体长时间得到暖热。

将高汤用马铃薯淀粉勾芡,比单单喝汤本身保温性还要高。(Shutterstock)

3. 穿羽绒服

天冷穿羽绒服可以让体温升高,但应该遵循正确的穿法。

羽绒凭借体温的温度加热,使羽毛膨胀起来,形成一个暖气层。如果羽绒服内穿很厚的衣服,保温层很薄,无法形成保温暖气层。所以,羽绒服内的衣服穿得越薄越保暖。(推荐阅读:穿得越少越保暖!羽绒衣这穿法颠覆你的观念)

4. 温暖你的胃

冬天让身体保暖,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让血液循环活跃的部位暖和起来。

川岛朗说,这样的部位首先是腹部的器官——胃;其次是动脉经过的地方,比如动脉活跃的颈部;再次是大腿等肌肉多的地方。

川岛朗表示,他自己就喜欢用热水袋给腹部加热让胃变暖和。胃部是代谢和免疫的中心,胃部受凉会招来许多疾病,保持胃部温暖,这是维持健康的不变法则。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