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模样是怎样的?研究打破人类旧有认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4月19日讯】在人们的印象里,史前生物恐龙是一种体型庞大的猛兽。正因为如此,外国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希腊文拼凑起来的名字“恐怖的”(deinos)“蜥蜴”(sauros),中国人把它简化翻译成“恐龙”(dinosaur)。

没有人见过活的恐龙到底长什么样子,科学家只能从化石数据推理造出模型。从给它们起的名字,到影响力巨大的电影《侏罗纪公园》,都把恐龙描述成凶猛的怪兽。

最近,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古生物艺术家尼科尔斯(Robert Nicholls)和古生物学家温特(Jakob Vinther)根据化石分析数据,造出了一只鹦鹉龙(Psittacosaurus)的模型,没想到模样却是如此可爱。

矮胖墩儿(Pudgy)

鹦鹉龙是一种食草恐龙,体型和现在的拉布拉多犬差不多大。尼科尔斯和温特合作,根据几十年前在中国出土的一具鹦鹉龙骨骼化石造出一个模型:有着鸟类一样的喙状嘴,扁平的头顶,左右两颊上长着两个犄角,一对圆溜溜的眼睛——他们给它起名矮胖墩儿(Pudgy)。

温特告诉新闻网inverse说,这个恐龙模型是至今为止“准确度最高”的一个,“它看上去如此真实,我们真的感到很震惊。”

尼科尔斯说:“如果还原的模型看起来非同寻常,或者和想像的不一样,这是好事,说明我们不是按照固有的观念构建模型。”

这只编号为SMF R 4970的鹦鹉龙骨骼化石保存得很好,上面甚至保留了一些皮肤和羽毛这类的软组织信息。它很可能在白垩纪(Cretaceous,距今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沉到淡水湖底部。湖底的环境保存了它的部分软组织,比如它的尾脊看起来像豪猪的鬃毛,特别是一些黑色素囊,帮助科学家了解这只恐龙真实的颜色信息。

尼科尔斯是一名出色的古生物艺术家。温特对他的作品评价说,不像博物馆里常见的僵硬的模型,也不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看到的猛兽,尼科尔斯还原的古生物作品更加栩栩如生。“他能够在准确的科学数据基础上,赋予它动态的真实性。”

泥坯模型的森林之旅

温特说,这些动物在一亿多年前已经死亡,要恢复它们样貌的细节很大程度上靠想像力的发挥。可是他们这次打造的三维模型,在基于这副骨架化石所有真实数据的基础上,融入了古代艺术家尼科尔斯(Robert Nicholls)的杰作,并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进行验证。

“与其‘编个理由’解释一只动物为什么长这个样子,我们不如(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尝试和展示。”温特说。

他们先造出一只泥坯版本的模型,对它身体的斑纹有了一套设想。温特和尼科尔斯带着这只灰色的模型特意去了一趟森林。在森林里,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模型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和他们设想的身体花纹完全一致,由此证实了这种恐龙是生活在森林环境的推测。这项发现2016年作为一份研究发表。

身体反荫蔽颜色布局

这只鹦鹉龙的化石幸运地保留了一些微小的色囊,尼科尔斯解释说,从它们椭圆的形状判断,应该是红棕色。基于这一点,尼科尔斯造出一只红棕色、上面带些黑色斑点的恐龙。

经过两个人反复讨论,矮胖墩儿的形象终于一点点地被拼凑出来。当整个模型完成的时候,他们发现它的鳞片颜色有着反荫蔽(countershading)布局。这是动物保护色的一种类型,通常是身体上半部颜色较深,下半部逐渐变浅。拥有这样的颜色分布,在森林这种地方生活的时候,在阳光下它们看起来不显眼,起到隐蔽的效果。

可爱的坚持

尼科尔斯说:“关于我们是否应该保持它如此可爱的风格,有的人持不同意见。可我认为,世界上就是有很可爱的动物。我们不应该抱着旧观念不放,认为恐龙全是怪兽。它们并不是。”

现在,世界上共有两只“矮胖墩儿”:一只在英国王家铸币局,另一只在尼科尔斯的家里。尼科尔斯表示,随着研究的进展,化石里面还有如此多的信息可以提取,为了让矮胖墩儿保持“准确度最高”的桂冠,他必须不断根据最新的发现对它改进,使它不断更完善。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