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禁忌“气大伤身” 医列生气“八宗罪”

【新唐人2014年2月4日讯】“气大伤身”是众所周知的养生禁忌。但究竟生气为什么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其危害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实,不论是从传统的中医角度看,还是从西方的现代医学来看,发怒生气都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中医:“气大伤身”的原由

首先,从传统的中医观点来看,肝主疏泄。因而,大怒必然会影响肝的运行,造成淤积,进而对肝脏造成损害。

常言道,人非草木,焉能无情。中医与西医不同之处很多,其中之一是中医不把人的肌体机械化,而是把它看成与人的七情六欲密切相关的一个有机体。所谓“无情之草木,难治有情之病”,指的就是人的身体机能会直接受人的情绪影响,有些因为情绪淤积造成的疾病,是难以简单地通过药物(草药)治愈的。就生气来说,俗语称大怒伤肝,就是情绪对身体影响的一个典型例子。

其次,肝伤则脾伤,消化系统因此而容易失调。

中医上讲究五行,相生相克,把身体当做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身体每个部位的疾病都可能由其他部位的疾病引起,也可能引起其他部位的疾病。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如果因为大怒导致肝损伤,则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所以大怒也会间接伤脾。脾主运化,即消化饮食、运输营养成分,脾伤则消化不畅。”人一生气,就感觉不想吃饭,或者吃了饭很不舒服,就是因为肝脾受损,进而影响到了消化能力。

第三、肝肾同源,所以常生气的人也会导致肾虚。

中医上讲,肝肾同源,如果肝长期不正常,必然会影响肾的功能。因此,常生气的人,肝必然受损,久而久之,出现肾虚的可能性也很大。

由此看来,看似小小地生了一场气,却导致五脏六腑都不得安宁。而且如果无法克制自己的脾气,经常生气的话,这些病也无法通过药物、手术等根治,因为导致人生病的病根是情绪失调。

西医:生气危害人体健康的“八宗罪”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发表的一篇报道称,发怒生气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八大危害。

1、令皮肤长色斑。

美国的医学人员对5000名脸上长色斑的女性研究显示,当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面部,这时的血液中氧气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产生色斑等皮肤问题。

而且,当女性处在情绪的低谷时,任何药物对色斑的治疗都显得不尽如人意,而当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时,她们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

健康小贴士:当你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不妨双手平举,做几次深呼吸,帮组自己把不良情绪排除。

2、引起胃溃疡。

医学研究表明,当人生气时,脑细胞会工作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会引起胃溃疡。

健康小贴士:此时,你不妨按摩胃部,以缓解不适。

3、加快脑细胞衰老。

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不亚于毒药,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明证。

健康小贴士:你此时一定提醒自己坐下来,因为这样会大大减少发生冲动的概率,也便于大脑的供血恢复正常。

4、令心肌缺氧

每一次的生气都会引发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血液变黏稠。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会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足够的氧供应只好加倍工作,一通乱蹦,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也就更致命。

健康小贴士:此时请你尽量微笑,并回忆一些愉快的事,这样可以令血液趋于均匀,心脏跳动恢复节律。

5、伤肝

生气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从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增加。

健康小贴士:生气时马上喝一杯水。水能促进体内的游离脂肪酸排出,还可以减小它的毒性。

6、引发甲亢

生气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过多。甲状腺是身体中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当你感觉到热血沸腾的时候就是甲状腺受到刺激了,久之会引发甲亢。

健康小贴士:你不妨放松坐下来,闭眼,深深吸气,头向前方弯下来,下巴紧紧抵着胸骨,然后慢慢抬起头,呼气。

7、伤肺

情绪冲动时,每分钟流经心脏的血液猛增,对氧气的需求也就增加,肺的工作量骤增。同时由于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使得呼吸急促,甚至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肺泡不停地扩张,没时间收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危害肺的健康。

健康小贴士:专注地、深而缓慢地呼吸5次,感受吸进呼出的空气的温度变化。这样的呼吸可以让肺泡得到休息,充足的氧气还可以改善大脑的状态,帮助我们冷静下来。

8、损伤免疫系统

一旦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固醇”。“皮质固醇”是一种压力蛋白,如果在身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挠免疫细胞的运作,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甚至会让免疫系统昏了头去攻击身体的正 常细胞。

健康小贴士:在要生气时,回忆自己做过的善事可以进入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