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丙烯酰胺是否对人类致癌 有疑义

【新唐人2009年6月22日讯】(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22日电)台北县府消保官稽查速食店业者食用油安全,将送检其中是否含有致物质。县府卫生局表示,目前食品卫生管理法并未针对食用油规范,至于丙烯酰胺是否对人类致癌,仍有疑义。

消保官杨舜惠稽查土城市、永和市的麦当劳、肯德基、拿坡里、达美乐等8家知名连锁速食业,发现业者每天滤油,没有天天换油。

杨舜惠引述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教授刘珍芳的研究报告表示,“经过连续高温,油炸6小时以上,油脂会开始劣化,随者高温油炸时间增加,将产生致物质丙烯酰胺”。

杨舜惠今天将抽样使用过后的油品,送请民间机构化验有无可迁移性萤光物质、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

卫生局表示,可迁移性萤光物质大多是在餐巾、纸类、纺织品、免洗裤、寝具检验出,萤光物质迁移至皮肤引起病变,相当罕见以食用油去检验萤光物质。

卫生局表示,丙烯酰胺(Acrylamide)是否致癌,至今国内外仍有争议。丙烯酰胺是在高淀粉、低蛋白质食物处理过程中释放的物质,依国外医学文献,目前将丙烯酰胺归为致癌物,是因为动物实验的结果。

但此实验用于动物的丙烯酰胺是高剂量纯化过的,而非由食物中正常摄取的,实验结果必须谨慎解读。

卫生局药物食品科指出,以理论性的模式去推估人类经由食物摄取到丙烯酰胺后是否会产生癌症之风险,仍未获得确切结论。

卫生署食品卫生处建构的“食品资讯网”也提到,丙烯酰胺是否对人类致癌,目前证据的确不充分,应搜集更进一步资讯,以便对食品中丙烯酰胺之生成、对人体健康可能的影响,及降低食品中含量之措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目前无法论述由一般食品引起的癌症中,哪一部分是由食物中丙烯酰胺所引起。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