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建议改革北京居住制度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报导)中国大城市的外来人口暂住证制度一直以来受到很多批评。最近,两位中国学者北京市政府和人大提出建议,改革现行户籍和暂住登记制度,以保障外来人口的居住、教育、社保和选举等权益。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和李方平律师8月28日向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出公民建议书,呼吁对现行的北京市居住制度进行改革,使得现住在北京的六百万“暂住人口”,他们称之为新北京市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获得与北京市民平等待遇。

建议书认为,目前北京市的户籍和居住制度在北京市民和新北京市民之间造成待遇差别,新市民被排斥感与日俱增。目前,北京市政府和人大正在进行有关户籍和居住制度改革的调研,因此他们提出一些有关这些改革的建议。

胡星斗教授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说,他们的建议书提出按照外地人在北京居住的年限,来确定它们所享受的政治和社会保障权利。

“第一步是居住满6个月到三年属于短期居住,赋予部分市民的权利;第二步是居住三年以上属于长期居住;第三步是十年以上就可以获得北京市户口。不能够只要你的贡献,只要你的纳税,却不愿意财政支出,这肯定就不符合公平原则的。”

目前,只有四种人在北京居住能够享受和北京人同样的市民待遇,其中包括:连续三年纳税累计超过三百万元的企业主,国际国内的文化名人,国内大型企业的高级主管,以及在国外取得高级学历的留学回归人员等。这四类人以外的其他人,无论在北京居住了多长时间,永远都只能是“暂住”人口。

胡星斗教授和李方平律师提出的建议包括:借鉴美国的作法,建立统一的社会安全号码,逐步确立新市民的社会福利享有制度。对此,胡教授表示:

“一些该做的事情可以先做,比如说新市民等的登记,而且启用终身的社会保障号。在保障号里面,可以把你的收入状况、家庭成员的状况、教育履历、甚至违法犯罪的记录、守信用的记录、纳税状况,都纳入到这样的一个电子系统中,然后逐渐地按照你来北京的时间让你享受不同级别的待遇。”

中国国内的一种看法认为,如果太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大城市,将导致城市的财政无法负担。胡教授说,目前他们的建议是一个过渡性措施,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也就是要从政治权利、基本经济权利、接受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障的权利等各个方面来进行改革。所以,还要修改很多的法律,还要落实,要增加很多的财政支出。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希望北京市能够逐渐把它铺开,有些事情可能很难一步到位。”

美国的社会学者刘晓竹则认为,两位北京学者提出的建议很有意义,不过在中国现实的体制下恐怕难以实现。

“应该走这一步是不错的,但是在现在没有这个政治现实。因为中国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体制主要是为了控制,它是控制老百姓的。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机会、资源都在北京或者几个超大型的城市。取消户口制度以后,人口流动的问题解决不了,不好控制,另外就是它有政治面的影响。”

刘晓竹分析说,中国政府对政治权力的垄断,需要以经济垄断的方法保证,因此对中心大城市的财政倾斜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如果不消除中国大城市和其他地区间的经济差别,现行的大城市居住制度就难以改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