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日本味精絕活 稱霸全球晶片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12日訊】在晶片斷供8個月後,現在的華為,日子是越發不好過了,這兩天,陸媒報導說,華為體驗店裡的手機是「賣一台少一台」,非常缺芯成了銷售員的一個口頭禪。然而就在華為因為缺「芯」傷心的時候,IT巨頭IBM卻在6日發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已經開發出全球首創的2納米晶片技術,這消息,要讓去年剛剛實現14納米量產的中國晶片情何以堪?

就在晶片界的諸位巨頭在技術上你追我趕的時候,曾經的晶片界老大——日本,卻好像是置身事外,表現得非常低調,不過,日本的晶片業雖然沒落了,但是有一家生產味精的日本食品廠,卻仍然靠著「一招鮮」的技術卡住了全球晶片製造的命門。

今天的話題,就是晶片。我們看現在晶片界的主角兒,差不多集中在了美國、台灣、韓國、荷蘭等這些國家,但其實,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全球晶片業的老大是日本,日本晶片曾經占領了全球80%的市場。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發展迅猛的日本晶片業還差點讓英特爾無法生存,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日本晶片業開始走下坡,像東芝、富士通這些大牌晶片商也退出了晶片市場。

那麼,日本半導體產業為什麼衰落了呢?一位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研發工程師,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失去的製造業》,這本書,把日本晶片的衰敗原因歸結為五個字——「追求高品質」,作者認為本來市場需要2至3年就更新換代的晶片,但日本把它做成了25年。我們知道,一個產品要做到80分容易,但是要從80分提升到90分,卻非常的難,所以,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日本的晶片業就是因為追求技術致勝,自己把自己打敗了。

日本一家味精廠 卡住全球晶片界的脖子?

但是,也是因為這種對技術致勝的追求,有一家生產味精的企業,掌握了一個「一招鮮」的技術,而這項技術讓這家食品企業跑到晶片界稱霸幾十年,用一些媒體的話來說,就是卡住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脖子。這家日本味精廠,就是日本味精的鼻祖——味之素

味之素公司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最早只是一間生產味精的企業,但後來發展成了一家食品與生物技術公司,像是生產調味料、食用油、藥品等等,一些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市占率還位居第一。在去年底,全球開啟晶片危機時,味之素也走入了媒體的視線,因為造成晶片短缺危機的因素之一,就是因為基板缺貨,而這家味之素公司,它的業務之一就是生產基板核心材料ABF,而且,味之素還壟斷了九成的市場份額,多年來一直是一家獨大。

這種核心材料ABF,就是味之素製作味精時的副產品,可以用來做出擁有極高絕緣性的樹脂類合成材料,ABF堆積膜

在味之素的ABF之前,業界封裝晶片常常使用塗沫液體絕緣物質的方式,要等液體乾透之後再進行下一步,不但費時費力,出錯率也會高,而味之素的ABF堆積膜,完美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加工之後,變成了薄膜狀的耐熱絕緣物質,不但形態自如,最關鍵的是容易安裝,節省時間。

而且,ABF還大大節省了晶片成本,大家知道晶片製造的投資非常巨大,像是光刻機、人力成本、技術研發、材料採購等等,可能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美元。而如果沒有味之素的ABF,可能成本還要更高。

現在,味之素的ABF幾乎已經應用到了半導體產業的方方面面,像是三星也好、蘋果也好還有所有的電腦,以及汽車AI、5G晶片等等,沒有ABF,這些幾乎都沒辦法製造,因為晶片再高端,沒有ABF也沒辦法封裝完成。

前不久,大陸多家媒體也都扎堆介紹了這家日本味精廠,當然立即就有唱反調的,說這是「精日」論調,是長他人威風,理由是ABF根本算不上什麼壁壘技術,中國企業也能做,只是不願意去做,因為利潤太小。那我們這裡也順便扯遠一點,說到這個「精日」,中共黨魁毛澤東才應該是妥妥的一枚精日份子,因為毛澤東在多個場合都表示過感謝日本,認為沒有日本侵華,中共就奪取不了政權。

再說回ABF,實際上,雖然ABF的技術生產不是完全的高不可攀,但是在成本和技術兩點上,味之素把它們做到了極致。首先是成本控制,味之素能夠把ABF的利潤壓得足夠低,做到量大利薄,因此其它企業也就很難插足競爭並實現盈利;再一點是技術足夠高,越是製程先進的晶片,電路線寬越小,相應的絕緣材料占有的間隙也變得越小,要達到這一點,也需要精益求精。

味之素在1996年開始研製ABF材料,二十多年的技術沉澱,已經讓味之素的ABF變的無法替代。

似乎日本企業總是有耐心把一種技藝做到極致,相比之下,中國企業雖然也沒少喊自主創新,但是總讓人感覺差了那麼一點「精、氣、神」。去年11月,華為老闆任正非在員工會議上也提到,在材料產業、製造業要向日本學習,並說中國的產業氛圍比較浮躁,雖然任正非愛說大話,但在這一點上,任正非確實說了大實話。

美國四輪制裁後 華為3,000元以下機型絕跡

接下來,就來看看任正非的華為手機怎麼樣了。

這幾天有大陸媒體對華為體驗店做了探訪,報導出的文章說,現在幾乎每款華為的手機都缺貨,配置、顏色都是不全的,各家門店中3,000元人民幣以下的手機已經很難找到,原因當然是晶片,店裡的銷售員也非常直接地說,沒有晶片就造不出手機。

一位北京華為店裡的銷售人員說,全北京的門店或者說全中國的門店,缺貨的情況都大同小異,現貨的機型基本上都是只有2、3款,最慘的只有1款,而且現貨的數量還幾乎都是個位數。這種無貨可賣的情況,連帶的讓員工的工資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據門店銷售自己的說法,目前基本都是只拿保底工資。

其實,從去年11月份,華為店裡手機型號斷貨的情況就已經開始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說,華為現有的晶片儲備量,也許能讓華為的高端手機至少堅持到今年年底。現在眼看著晶片庫存的倒計時,對華為來說,每天少賣點,也比很快就沒得賣好,所以,降低出貨量,也許是華為保證手機系列還能夠待在市場的一個方法。

對於目前的情況,華為消費者業務部的CEO余承東,在朋友圈發的幾句話可謂是實話實說,他說,在美國的四輪制裁後,現在的華為手機高端市場給了蘋果,而中低端給了三星、OPPO、VIVO、小米這些品牌。看來,面對現實,華為去年曾經有過一陣子的要自力更生的雄心壯志也已經磨沒了。

雖然余承東說的挺悲情,但是有相當多的網民們卻似乎不買帳,在討論華為體驗店缺貨的評論區,有人說,把三星弄走以後,賣的比誰都貴,也沒見給自己人有什麼優惠,同情什麼?

記得幾年前,背景深厚的華為,一路迅速崛起的速度就像坐上了雲霄車。從2017年的時候,華為智能手機的銷量,在中國市場就已經排名第一,最牛的時候是每賣出3台智能手機中,就有一台是華為的;到了去年第二季度時,華為已經超過三星,首次成為了全球出貨量的季度冠軍。

然而,沒有了晶片的華為,手機業務的下滑速度也和它的崛起速度一樣驚人,在剛過去的第一季度,我們看到,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前五名中,已經看不到華為的身影了。

現在是,華為自己設計的麒麟晶片沒人代工,要找聯發科和高通購買的路也給堵死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華為晶片危機如果一直解決不了,那麼華為整體的晶片儲備,可能只能熬到明年的上半年……明年的手機市場上,很可能要見不到華為了?

從14納米到2納米 中國要跑多少年?

那麼,華為要用什麼辦法來解決晶片危機呢?這個問題,可能會讓很多人搖頭,真是難,因為中國晶片的水平目前還是屬於第二梯隊,落後三代,中芯國際在去年才剛剛實現了14納米量產,要發展到像是7納米和5納米,可能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而華為去年發布的旗艦機型,是採用了5納米晶片,在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中,華為等得起嗎?

早在1996年,包括歐美和亞洲在內的四十多個國家就已經簽訂了一個《瓦森納協定》,禁止向共產國家出口高尖端關鍵技術,其中就包括製造晶片的高端光刻機,當然中共就在被禁國家之列。

3月時,大陸媒體熱情報導了一則消息,中芯國際花了77億從阿斯麥上海公司那兒買到光刻機了,聽上去確實是個好消息,但是隨後有報導潑了盆冷水說,先別激動!為什麼呢?

很多人知道,阿斯麥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機製造商,這家公司在45納米以下的高端光刻機市場中占到85%的份額,而在EUV極紫外光刻機領域更是占據了絕對壟斷地位,而這個極紫外光刻機主要是用在7納米及以下製程的晶片,但是,中芯國際沒有購買這種光刻機的資格,就算中芯國際再肯花錢也買不到。不過,中芯國際現在才做到14納米,所以,就算是中芯國際買到了,也突破不了技術上的硬傷。

但是除了這種核心光刻機之外,中芯國際是可以買到其它型號的光刻機的,比如DUV深紫外光光刻機,只是這種光刻機,製程範圍只能到25納米,有專業人士說,其實這種光刻機也是可以做7納米製程的,但是成本花費會非常巨大。

記得華為老闆任正非在採訪時曾經說過,中國的晶片設計能力和製造工藝都很強,中國造不出高端晶片,只是因為光刻機被卡了脖子……但有了光刻機就行了嗎?

在晶片設計中還得有一個必備工具——EDA軟件,但是這個軟件被美國企業壟斷,之前,給華為提供EDA設計軟件的三家美企,都已經終止了和華為的合作,就算華為還可以用之前的版本設計晶片,但相比最新版本設計出的晶片,在性能上也會失去競爭力。

所以,這麼看來,有沒有光刻機,還不是拯救華為的關鍵,華為如果想在明年的手機市場上繼續存在,要跨越的障礙實在不小。

然而,科技領域的創新總是日新月異,不管曾經是怎樣的業界巨頭,比如諾基亞也好,摩托羅拉也好,一個閃神,就不得不退出江湖。

我們看到,就在華為傷「芯」的時候,晶片技術又迎來了一場技術飛躍。5月6日,IT巨頭IBM在官網發布了一個消息,宣布已經開發出全球首創的2納米晶片技術。大家知道,現在只有台積電、三星實現了3納米製程晶片的研發,而且沒有實現量產。當然,這並不是說,IBM現在也具備了量產2納米晶片的能力,據業內人士的分析,可能要到2025年,2納米晶片才能具備量產條件。

那這個2納米晶片技術有什麼優勢呢?IBM舉了一些具體例子,比如可以提升自動駕駛性能,手機電池的壽命可以延長3倍、用戶充電一次可能用四天左右等等。

剛才我們提到,去年的時候,中芯國際剛剛實行14納米量產,那麼,在重重圍堵之下,從14納米到2納米,中共要跑上多少年呢?

策劃:宇文銘
主播:蔚然
撰文:蔚然、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大中
監製:文靜

財商天下https://www.youmaker.com/channel/3f698fe3-4dd8-409a-83b7-5c85d28ec68f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