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細菌最多的東西 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15日訊】大多數人都愛乾淨,保持居家清潔。但是,你知道家裡最髒、最容易藏汙納垢和傳播細菌的東西是什麼嗎?是廁所裡的馬桶座?電話、電腦的按鍵(鍵盤)?是地板?答案讓你意想不到。

根據一項2014年11月刊登於《食品衛生保護趨勢》(Food Protection Trends)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家裡細菌最多的東西是幾乎天天都要用到的毛巾!特別是廚房和浴室拿來擦手用的毛巾。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大腸菌群會導致人體中毒和腹瀉,其中89%的廚房毛巾帶有大腸菌群(此類細菌常見於人類與動物的消化道中),而25.6%的一般毛巾也存在大腸桿菌。

毛巾之所以比其他家居用品都更容易攜帶細菌的理由,主要是因為:

(1)毛巾通常是放在室內細菌最多的地方(如廁所及廚房)使用。

(2)毛巾常常會沾濕且容易保存水分,如果又放置或掛在潮濕的地方,細菌當然得以長期存活。

研究報告作者、亞利桑那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查爾斯‧格爾巴(Charles Gerba)博士表示,一般人用毛巾擦手後,透過手再去汙染其他食物、或把手放在嘴邊,也可能是利用毛巾擦乾碗盤時,將細菌都帶到碗盤上。

如此一來,皆會直接、間接交叉污染食品。家庭成員如果使用相同的擦手毛巾和浴巾,亦有機會交叉傳播細菌和病毒,造成全家感染。

另一項研究甚至發現,即使經過清水洗滌並乾燥後,大腸菌群、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細菌仍可能在毛巾裡存活,一旦毛巾再被弄濕,這些細菌就可繼續開始生長。

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生物和生物醫學科學部主任安東尼‧希爾頓教授(Anthony Hilton)警告,單純用自來水洗滌毛巾的做法並不實際,無法有效殺死微生物,需要使用肥皂或煮沸才行。

如何正確使用及清潔毛巾,才能儘量減少細菌量和傳播的可能性呢?

1.每位家庭成員都要有自己的毛巾和浴巾,不要有共用擦手毛巾,個人所用毛巾及浴巾,一定要和其他人分開。

2.廚房抹布每次用後都要用稀釋漂白水浸泡兩分鐘殺菌,而浴巾每使用3~4天後就應以攝氏90度以上的熱水高溫清洗。

3.用乾淨的擦手紙清潔準備食物的地方,並使用擦手紙擦手、而不要用毛巾擦手。

4.準備多條毛巾,不同用途的毛巾皆要分開使用;每一條毛巾都應攤開放置,切勿堆疊在一起,並且至少每週用以上漂白水的方法洗滌一次。

5.毛巾用完後,晾掛在通風處,最好能在陽光照射充足的陽台或窗邊曬乾,且儘量遠離馬桶。

另外,日本生活專欄作家山崎桂子表示,清洗新買的毛巾時,不需使用柔軟精,直接用足夠的水清洗即可。一開始就用柔軟精會讓纖維變軟,影響吸水力,也容易掉毛。

買來的新毛巾一定要先清洗一次,新品上會有殘餘的染料、編織時的線糊以及灰塵殘留, 沒有先清洗的話會影響毛巾的吸水性。

烘乾機是忙碌而不方便白天晾衣服的現代人們的好夥伴,然而過度乾燥會傷害毛巾的材質,使用烘衣機時,乾燥後要立刻取出,大約5~10分鐘即可。

想要柔軟的毛巾,最好盡量避免陽光的曝曬。長時間的日光直射會造成纖維變硬,雖然吸水力會變高,卻會讓毛巾的觸感變糟。洗乾淨後,放在通風的地方陰乾即可,比起日曬,注意是否通風更重要。

雖然總是在洗完臉、洗完澡後,身體乾淨的狀態下使用毛巾,毛巾還是會擦掉汗水以及肌膚細胞,因此儘管肉眼看不出來,每使用一次毛巾,就會有約1000萬個的細菌繁殖。

而一直使用同一條毛巾,不只有衛生方面的問題,如果長時間保持髒污狀態,還會損害毛巾的材質。

大部分的人毛巾都不會常洗,偶爾清洗時就會加入柔軟精,想讓毛巾變得更柔軟好摸,但如果太頻繁使用,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柔軟精會讓組織變軟,降低毛巾的吸水性,過度使用會破壞毛巾的纖維。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嘉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