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案現咄咄怪事 英媒:要水落石出 警方應閉嘴

【新唐人2016年05月20日訊】(新唐人記者李靜報導)北京昌平區公安分局東小口派出所的便衣,近日在「抓嫖」過程中導致人大碩士雷洋非正常死亡。事件成為海內外輿論的聚焦點。5月19日北京公安局發佈了一個安民告示。有英媒注意到,從北京公安局到昌平警方,以及昌平檢察院成為了案件調查的執行者,出現「警察調查警察」的咄咄怪事。英媒認為,要讓雷洋事件水落石出,需要一個獨立的第三方,警方應該閉嘴。

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今天(5月19日)發微博稱,北京市公安局對雷洋案高度重視,事發後立即責成昌平分局及時通報檢察機關,並積極配合開展調查工作,相關人員接受調查。通報還稱,公安機關「決不護短」。

英國BBC中文網5月19日刊發記者白墨的文章,他對警方調查雷洋事件表示質疑,認為「警察查警察」是不公正的。文章提出幾個疑問:

北京公安局的「立即」與井噴的公眾輿論是一個概念么?

昌平公安如何與昌平檢察「積極配合」?縣檢察院對縣公安局有什麼令公眾信服的調查權、監督權?

執法者不「依法」依什麼?既然「依法」,何須表態「決不護短」?

北京居民雷洋於5月7日晚離家後,被北京昌平警方以「涉嫌嫖娼」為由控制,隨後死亡。雷洋曾於中國人民大學就讀,201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死前從事環保方面的工作。據媒體報導,雷洋去世當天是他與妻子的結婚紀念日,且兩人的女兒剛出生不久。

雷洋案件迅速在大陸微信、微博中熱傳,民間更相信雷洋沒有嫖娼。其中,根據網傳帖子以及雷洋妻子的說法,雷洋是晚上8點半以後,接近9點離開的家,而遇到警察是晚9點14分。這麼短的時間,算上走路800米的時間,剩餘時間足夠完成嫖娼行為嗎?雷洋妻子也表示「不考慮丈夫嫖娼只在意執法是否有問題」。

雷洋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英媒認為,要讓雷洋事件水落石出,要讓老百姓相信和死者家屬相信和接受調查結果,拿出一個公眾信得過的結論,需要一個獨立第三方。

在英國,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出現死亡後,警方只有閉嘴,交由監督警察執法的獨立調查機構進行處理。在雷洋事件中,昌平的檢察院或更高一級的檢察院是否能擔當獨立的執法監督的角色,文章提出質疑。

實際上,在中國大陸,公檢法「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是一種常態。

今年中共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侯欣針發現,在一份錯案追責名單中,官方只公佈了問責名單,沒公佈調查結果,根本沒法評價追責是輕還是重。黑龍江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李澤林認為,問題出在追責機構不獨立上。

公檢法的追責本來是分別進行的,但有些案件問題本來就出在它們身上。李澤林分析,錯案追究應該避免利害關係,防止可能被追責的公檢法「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侯欣也認為,如果這樣,無論追責結論如何,都很難讓人信服。

在中國,到底在哪裡尋找獨立的第三方?

白墨認為,社交媒體、自媒體的公眾輿論,是一個無形卻而強大的「第三方」。

很多網民表示,「我們關心的是雷洋怎麼死的,警方卻一直在說雷洋是怎麼嫖的」,強調了在該事件中嫖娼並非核心問題,指出了「嫖娼」是一種障眼法。

更有網友指出,在「有道德、沒法制」的情況下,人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雷洋。雷洋事件的不斷發酵反映了大陸民眾對於公J檢法機構的不信任,警察公信力的流失。

自媒體人蔡慎坤在社交媒體上的一段話代表了中國網友的心聲:

「雷洋之死,帶給我們的恐懼和憤怒是前所未有的,誰也不知道誰是下一個雷洋,或者說,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雷洋,這就是我們恐懼和憤怒的原因。與其說我們關注雷洋之死是出於正義和良知,倒不如說是出於恐懼和憤怒——對公權力的恐懼和憤怒。在一個沒有尊嚴、沒有人權、生命如同草芥的社會,誰也無法預知自己在嫖娼或沒有嫖娼的情況下,會不會被警察塞進通往死亡的麵包車。」

而雷洋的妻子面對電視鏡頭,沒有哭啼,沒有怨憤,她平靜的說,自己只想知道「丈夫是怎麼在一個小時之內離開人世的。」

責任編輯:唐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