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和漢高祖都因「心動」躲過殺身之禍,第六感覺很重要

趙襄子漢高祖都因「心動」躲過殺身之禍,第六感覺很重要

周定王十四年、晉出公二十年(公元前455年),晉國勢力最大的卿士智伯(瑤)脅迫魏桓子(駒)、韓康子(虎)圍攻趙襄子(無恤)據守的晉陽(今山西太原附近)。晉出公二十二年,趙氏家臣張孟談遊說韓、魏與趙聯合,決水灌智軍,擒殺智伯,三分其地。自此,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勢形成。趙襄子深恨智伯,所以漆了智伯的頭顱,當做酒器。

晉國有一個名叫豫讓的人,曾經侍奉過范氏和中行氏,並不知名。後來他侍奉智伯,智伯很尊重並信任他。智伯敗亡後,豫讓逃到山中,決心為智伯報仇,他自己這樣說道:「唉!士人當為知己的人犧牲生命,女人當為愛己的人修飾容貌。現在智伯知遇我i我必須為他報仇而死,來報答他的厚愛。如此我死了,魂魄才可以不愧對他。」於是他便改換姓名,扮作一個犯罪受刑的奴隸,進入趙襄子宮裡,在廁所中做塗飾粉刷的工作。身上帶著短劍,想乘機刺趙襄子。

有一次,趙襄子到廁所來,突然心驚肉跳,就命左右捉住審問那塗飾廁所的奴隸。原來那人就是豫讓,身內藏著短劍;說要為智伯報仇。趙襄子左右的人都要殺他,趙襄子卻說:「他是個有義氣的人,我以後小心避開他就是了。況且智伯死了以後,沒有後代,他的臣子想為他報仇,這是天下的好人呀!」結果放他走了。

豫讓並沒有因此放棄復仇計劃。過了不久,他又塗漆使身體長滿惡瘡,吞炭使聲音變成沙啞,讓自己的形狀不能被人辨認出來。他在市上行走求乞,連他的妻子也不認識他了。走去見他友人,他的友人辨認出是他,問道:「你不是豫讓嗎?」豫讓說:「我是的。」他友人為他流淚說:「以你的才能,如果委身去侍奉趙襄子為臣,他必會親近寵愛你的。等他親近寵愛你了,你便可為所欲為,這樣反不容易嗎?為什麼定要殘害身體,苦變形狀?像這樣想去報復襄子,不是很麻煩嗎?」豫讓說:「既然已經委身事人做人臣子,還想殺他,這便是存了不忠之心來侍奉他的君王。我這樣做雖然很麻煩,但是所以要這樣做的原因,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的做人臣子、卻存著不忠之心去侍奉他君王的人,知道這是可恥的呀I」

事隔不久,趙襄子預備外出,豫讓便藏伏在他所必當經過的橋下。拉著趙襄子的馬車到了橋邊,駕車的馬忽然驚跳起來。趙襄子冷靜地說:「這必定是豫讓想刺殺我。」使人搜查,果然在橋下發現了豫讓。於是襄子就責備豫讓說:「你不是曾經臣事過范氏和中行氏嗎?智伯統統把他們滅了,但你並不為他們報仇,反而委身效忠智伯為臣。現在智伯也已死了,你為什麼偏偏要替他這樣再三報仇呢?」豫讓答道:「我侍奉范氏和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都以普通人對待我,我因此但以普通人報答他們。至於智伯,他以國士待我,我因此要以國士報答他。」趙襄子不覺長嘆一聲,流下同情的淚說:「唉!豫子,你為智伯的事盡忠,已經成名了;而我對你的饒赦,也已至矣盡矣。現在只好你自己想個辦法自裁吧,我不能再放過你了。」便命衛士包圍著豫讓。

自知無路可逃的豫間惦慨然說道:「我聽說賢明的君王,不掩蓋人家的美德:而忠心的臣子,有為名節犧牲的道理。從前您已寬赦放過了我,天下的人莫不稱頌您的賢辭。今天的事情,我自應伏罪受誅,但還希望求得您的衣服,擊打它,來聊且表示我替智伯報仇的意願,如此雖死也不覺憾恨了。這不是我所能希望得到的,只是我斗膽說出衷心的話。」

趙襄子很為豫讓的義氣感動,便脫下衣服派人拿給他。豫讓拔劍跳了三下來擊刺它,說:「我可以報答地下的智伯了。」於是橫劍自殺。

《史記·高祖本紀》稱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說明其他為人大度、寬容,有著極強的領導能力。文中又談到劉邦喜歡「狎侮」人,當泗水亭長時,「廷中吏無不狎侮」。「狎侮」人是其缺點,《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稱「與人言,常大罵」。劉邦不分場合、不分對象的謾罵人,險些惹來殺身之禍

漢高祖與張耳是故交,高邦封張耳為趙王。張耳死後,兒子張敖襲位。劉邦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還把大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

漢七年(公元前200年),漢高祖率兵出擊匈奴從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經過趙地,趙王親自侍奉飲食,態度度很謙卑,頗有子婿的禮貌。而漢高祖卻坐在那裡把兩腳直伸著(這在當時極度失禮),大聲呼喝叱責詈罵,對他很傲慢。趙相貫高、趙午等人年紀都六十多了,本是張耳的舊客,生平頗有豪氣,都很氣憤地說:「我們的王上真是一個懦弱的王啊。」他們就跟趙王說:「天下豪傑並起,有才能的先立為王,現在您對高祖那樣的恭敬,而高祖對您是那樣的無禮,讓我們替您把他宰了吧!」張敖聽了,便把手指咬出血來,說:「你們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呢?我的父親亡了國,全靠高祖恢復,德澤流被子孫,這完全是高祖的力量啊!希望你們不要再講這些話了。」貫高、趙午等十餘人相議說:「這實在是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王上是忠厚長者,不肯背負恩德;但我們不能接受別人的侮辱,現在怨恨高祖侮辱我們的王上,所以要想把他殺掉,又何必使我們的王上受到影響呢?還是我們自己行事吧,如果事情成功了,替我們的王上出了氣;如果事情失敗了,就由我們自己擔當好了。」

漢高祖八年,高祖從東垣回來經過趙國,貫高這一班人就在柏人縣館舍的

夾壁中藏了武士,準備伺機刺殺高祖。高祖到了柏人縣,想留宿在那裡,忽然間心有所動,便問這地方是什麼縣,有人告訴他縣名柏人。高祖聞聽皺了一下眉頭:「怎麼會叫這個怪名字?柏人,就是迫之於人的意思,不能在此留宿。趕快收拾行李,離開此地。」

劉邦的一時動念,使貫高的謀刺計劃流產。

趙襄子和漢高祖都因「心動」改變行蹤,躲過殺身之禍。看來,人的第六感覺非常重要。

——作於2015年7月11日星期六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