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為何諾貝爾獎至今無中國科學家?

【新唐人2014年10月9日訊】(新唐人記者琮鈺綜合報導)在已經公佈的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醫學和化學獎得主名單中,有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的科學家,但至今依然沒有中國科學家得獎。究竟是何原因?

作為全球自然科學界的最高學術獎項,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不可謂不深,強烈關注的背後凸顯出極大的種族虛榮心。尤其今年四名華裔科學家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大陸媒體紛紛表示遺憾。

至於為何諾貝爾獎項至今沒有中國科學家的身影?英國BBC報道稱,中共的官本位體制和「標準答案」的教育方式是中國科學家至今無緣諾貝爾獎項的原因。

諾貝爾獎設立113年來,偶爾有華裔科學家獲獎,而中國本土的科學家卻從未登上領獎台。上述四位華裔科學家,儘管有兩人是在中國國內接受的大學本科教育,但也是出國留學後才有出色的科研成果。

針對這種情況,台灣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在北京大學校慶100週年曾說,獲得諾貝爾獎需要一個優良的科研環境。

BBC報導稱,中國目前的體制仍是官本位,並非以科學為主。結果致使科學家因體制和人際關係問題,而分散了眾多的精力,為官員服務導致科學家被迫做政府官員喜歡的事情,沒有足夠時間精力鑽研專業課題。至於衛星發射成功等航天航空成就,本身並不是原創性的科研項目。

中國教育的思維方式也是制約中國科學家提高科研水平的原因之一。中國人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以鼓勵尋求「正確的標準答案」為目的,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尤其眾多的政治課,多是以提供標準的官方答案為主。

在中國大陸還有種說法指,諾貝爾獎項評選存在意識形態的偏見,比較看中歐美,而輕視亞洲。但這種說法是並不成立,因為前蘇聯科學家就獲得過超過10項的諾貝爾獎,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3名得主全都來自日本。

因此,諾貝爾獎評選總體來看,大致是公平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