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承認又被否認的民族--穿青族

【新唐人2014年5月9日訊】中國少數民族眾多,其中在貴州省有個民族叫穿青族,至少有67萬人。但是該民族的人在更換第二代身份證以後,民族被改為漢族。成為56個少數民族以外被不識別的民族。

大陸媒體報導,村民郭丹欣的最新身份證上,民族一欄里終於有了「穿青人」三個字,這曾經是56個民族之外的族群。從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確認民族成份開始,穿青人這個是否屬於漢族身份的問題,一直都存在於被承認和被否認之間。

在辦理居民身份證時,不少穿青人在更換第二代身份證時發現,自己的民族一欄變成漢族。在爭議之中,作為中國人數最多的未識別民族,有著67萬人口的穿青族正在走向消亡。

大陸在五次人口普查後,穿青族戴上的還是「未識別民族」的帽子。有資料顯示,1981年,貴州省政府開展全省未定民族的識別工作。織金、納雍、大方三縣的民族事務委員會牽頭組成了一支數十人的工作組,開始對穿青人的民族成分問題進行第二次調查。張成坤、王殿華當年均是工作組的成員。

張成坤說,工作組採用查閱歷史文獻、家譜、實地考察、走訪老年人等方式,搜集分析了穿青人的歷史源流、遷徙歷程、文化特徵、民風民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資料。

四年後,在成文於1985年2月的《貴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調查報告》中,當地工作組提出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觀點:穿青人是以貴州土著民族為主,並在漫長歷史中與外籍遷入人口融合而生的一個少數民族。報告的結論是「穿青是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不是漢族」。

一個月後,這份報告被有關人員帶到北京彙報。但報告最終未獲批准。

1985年,中國開始逐漸實施身份證制度。次年4月,貴州省下發了《中共貴州省委常委辦公會議紀要》(1986)29號文件,指示在當地的穿青、蔡家等人群的民族成分問題「沒有明確解決之前,先維持現狀,即:凡已經按少數民族對待的仍按少數民族對待,填寫民族成分時原來怎麼填寫仍然怎麼填寫」。

王殿華認為,這可能是使得被歸入「其他未識別民族」的穿青人依然在含混中得以延續的原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