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留下的兩顆苦果 中共硬生生吞下

【新唐人2013年9月26日訊】(新唐人記者陳潔綜合報導)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案從8月庭審至9月22日宣判這一過程,無論是中共當局還是薄熙來的庭辯,都集中於薄是否貪污腐敗,時事評論員何清漣日前為《美國之音》撰文指出,中南海之所以極力抹去薄案政治鬥爭權力鬥爭的色彩,是有其難以言表的苦衷。以下為何清漣在文章中所提及的薄案留下的兩大政治苦果。

苦果之一:利益分裂與黨內政治競爭

中共奉行「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一元化政治,權力傳承也是上一代黨魁們協商後指定(但卻宣稱是「人民選出來」的)。薄熙來為中共所不容的就是他高調挑戰了這一黨內遊戲規則。更麻煩的是,薄熙來的支持者並非被黨視若寇讎的自由知識分子與異議人士,而是黨內政治勢力,以及與黨有千絲萬縷關係、由黨大力扶持,專門對付民主自由人士的新老左派。讓黨尤其不開心的是,西方社會也有人對薄十分稱許,不少人意猶未盡,希望薄熙來還有可能復出。

對於黨內高層的挺薄勢力,即陳元、劉源、張海陽等一干太子黨成員,習近平採取了恩威並施、打擊與給出路並用的方式,或是從原來的崗位被調走,比如曾貸數百億巨款支持「重慶模式」的陳元,已從炙手可熱的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位置上調離;或是在原崗位上等候退休「榮養」,如劉源、張海陽。陳、劉還分別賜予了一個全國政協的職務以示安撫。

薄熙來的重刑可能對這些人有威懾作用,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黨內自家人的爭權之意。共產黨政治不允許政治競爭,認為競爭的存在就意味著黨的分裂,不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高層接班人也只能由最高層「集體商定」,誰要主動爭取則是無視黨的組織紀律,藐視最高領導層的權威。因此,黨中央無法公開解釋:為什麼薄熙來這麼多年能夠「特立獨行」不受干預,為什麼薄的「重慶模式」曾紅透一時,吸引黨內高官蜂擁捧場。如果中共想解釋這些,只會加劇黨內分裂,導致更大的政治麻煩,所以還是祭出反腐法寶比較省事。

苦果之二:薄向下汲取社會支持符合中共意識形態

薄熙來在其爭取「入常」的政治競爭中,除了獲得部分「太子黨」成員的隱形支持之外,他還努力向下汲取社會支持,「唱紅」與「分蛋糕」,前者是用左派那套自稱代表底層人民,反對資本主義壓榨的話語系統加以包裝,後者是動用薄熙來運用關係網路借來的巨額資金,如從國家開發銀行借來巨額貸款,改善重慶的公共服務與民生,比如建立交巡警平台、改善治安、為底層提供廉租房,進行福利補貼等。「打黑」打擊的是民營企業主,雖然其中有不少是被冤枉的,但在被貧富懸殊撕裂的中國社會,大多數民眾對這些有「原罪」的企業家並不同情。

可以說,薄熙來的「唱紅打黑」,挑起的乃是中國改革30餘年以來不斷積累的深層矛盾,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社會分配不公與貧富差距鴻溝不斷擴大。這種矛盾日益尖銳,導致社會底層將毛時代的「均貧」不斷理想化,鍍上了一層厚厚的「社會平等」色彩。他們當中不少人相信薄熙來是能夠為他們謀福利的領袖。

這一點讓中共極其尷尬,熟知中共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共當年起家時號稱「窮人黨」,以「剝奪剝奪者」為號召,發動底層革命。中共改革以來的現實與當初建政時的許諾完全相悖,中共對此假作不見,教育宣傳仍然沿襲舊的意識形態。薄熙來的「唱紅打黑」,完全佔據了中共意識形態的制高點,是利用社會底層這些「窮馬克思主義者」,為自己政治競爭增添籌碼。

有政治眼光的清醒者當然都明白薄熙來只是因為政治需要,才採取這種向下汲取社會支持的做法。他的「打黑」變成「黑打」,表明他骨子裡是一位堅決主張用毛澤東的專制高壓手段維護中共現存統治的專制者。問題是,習近平上任以來的所作所為,讓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他實行的其實只是一條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路線」:嚴格控制思想言論,反對民主憲政、打壓資本(習還包括外國資本),唯一不同的是,習沒有花力氣改善公共服務系統,用福利安撫社會底層。習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他與薄處於不同的位置:薄位在督撫,用的是朝廷的銀子,比如國家開發銀行那無硬性償債責任的巨額貸款;習位在「主君」,朝廷的銀子用得太多,拉下的虧空是自己的。

薄熙來的個人命運已經塵埃落定,但薄案留下的這兩顆政治苦果猶在,它會在中國的政治社會生活中悄悄成長,很難說什麼時候會再次卡住中共的喉嚨(底層的平均主義將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另一個瓶頸)。這一次中共硬生生地將這兩顆苦果吞了下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