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設局 「平反」楊白冰「蓋棺」江澤民

【新唐人2013年2月2日訊】(新唐人記者藍銘浩綜合報導)原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的遺體於1月21日在北京火化。以新任黨魁習近平為首的中共7名新任常委攜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和江澤民等人到場送別。而中共把江澤民出場順序排在了七常委後面,其中有什麼內幕呢?

耐人尋味的是,楊白冰曾經因牽連到挑戰江澤民的事件中而被打倒黯然退休,恰恰在官方報導的送別儀式中,江澤民的名字排在了最後。而且對於最高只擔任過政治局委員的楊白冰來說,送別儀式規格之高背後的內情也可謂是一團迷霧。

《多維新聞》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楊白冰的追悼會一開始並沒有設定如此高的規格,而僅僅是現任政治局常委劉雲山代表中共高層出席。他的家人也一直在低調著預備第二天的告別儀式。但是就在1月21日追悼會的當天清晨,習近平突然提出要親往楊白冰追悼會現場。消息一出,其他5名原本不計劃參加追悼會的現任常委也紛紛緊急修改行程陪同前往。

該知情人士指出,習近平此舉最主要的目地是在政治上徹底給楊家平反,也藉機給當年因「楊家將事件」受到不同影響的軍隊高層及他們的後代一個交代,也給那段歷史一個重新解讀的機會,其政治意義不可小覷。

也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平反」楊白冰,也讓他進一步擺脫了「老人干政」的桎梏,四兩撥千斤地將江澤民的政治影響減少到了最低,可謂一石二鳥。

楊家與江、鄧的恩怨

對於外界來說,楊白冰揮之不去的一個歷史角色是鎮壓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軍中主將,也有分析認為他是中共黨內鬥爭的犧牲品。

終年93歲的楊白冰在1997年離休前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曾是權傾一時的「楊家將」的主將之一。在他的胞兄楊尚昆1981年獲鄧小平任命為中央軍委常委兼秘書長后,楊白冰也隨之在軍內步步高升,擔任極為重要的北京軍區的政委。在1987年十三大后,楊尚昆出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楊白冰則升任總政治部主任,獲上將軍銜,中共黨內和軍內開始廣泛流傳「楊家將」的說法。鄧楊兩家的關係也進入了蜜月期。

六四鎮壓以後,鄧小平將軍委主席交給江澤民,楊尚昆出任軍委第一副主席,楊白冰升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兼軍委秘書長,掌握軍隊實權。此時的「楊家將」權力達到頂峰,而江澤民則備受鉗制。

1992年1月,鄧小平在楊尚昆陪同下南巡,先在武漢發出「誰不改革誰就下台」的講話,外界更多的解讀是在敲打不願繼續搞改革開放的江澤民、李鵬等人,甚至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中共十四大上更換江李領導層。而楊白冰在當年3月兩會期間,率先代表軍方表態,稱軍隊是改革開放的堅強後盾,解放軍報還發表了標題為「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社論。

江澤民在洞悉這一切后立即在改革的態度上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堅決、積極地響應南巡講話,以化解鄧小平對他們的不滿。他們隨後一系列的表態和行動讓鄧小平逐漸放心。

有坊間傳言,楊家兄弟之所以不再受到鄧小平的信任,導火索在於楊白冰在時任軍委主席江澤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在京西賓館召開中央軍委會議,被江澤民藉此拿住把柄,向鄧小平進言認為楊白冰此舉目無中央,「與中央不一致」。同時楊白冰又以實行軍隊「新老交替」的名義向中央軍委提出了一份晉陞100名將軍的龐大名單。鄧小平為不失去軍權的控制,擱置了楊家的軍方人事改組方案。

楊白冰的舉動也讓江澤民感受到威脅,因此在曾慶紅的協助下,通過現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和鄧小平之子鄧朴方聯繫,力陳「楊家將」奪權危險,又指楊尚昆想在鄧小平過世后「平反六四」。

另外,江澤民在陳雲、薄一波等元老的支持下,終於說服鄧小平決定拿掉楊白冰的軍權。在十四大上,楊白冰晉陞為政治局委員,但卻被免去軍權。第二年,楊白冰正式退役,楊尚昆也在十四大后離休,「楊家將」從此消亡。楊白冰於1997年離休,楊尚昆則在第二年病逝。

習近平「一石二鳥」為楊白冰平反

在這場追悼會上,習近平和中共中央給楊白冰的定性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官媒在介紹其生平時重點強調「楊白冰同志始終擁護黨中央的領導,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多維》引述知情人士觀點認為,楊白冰的去世也為習近平找到了一個化解歷史恩怨的機會。正是這句「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了解那段歷史的中共高級官員以及楊家人眼裡,算是徹徹底底為楊白冰「平反」了。習近平為楊家高調「平反」,不僅能給歷史一個交代,更能安撫一大批老幹部的情緒,不僅有利於鞏固自己執政地位,同時也能為化解30多年來積累的其他歷史矛盾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畢竟他本人沒有太多歷史包袱。

有政治觀察人士也指出,楊白冰追悼會上,江澤民的排名列在官媒報道的最後一位,其生平履歷更是被極為詳細的列出,雖不是「定論」,卻也是「蓋棺」之舉,意味著他政治生涯的結束。所以,習近平為楊家平反也讓他進一步擺脫了「老人干政」的桎梏,可謂是「杯酒釋兵權」,四兩撥千斤地將江澤民的政治影響減少到了最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