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運動精神 和儒家異曲同工

【新唐人2012年12月0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6日電)土耳其穆斯林學者葛蘭在全球掀起一波Hizmet運動(葛蘭運動),台灣學者從中發現伊斯蘭和儒家文化的差距,並沒有太大。

葛蘭(Fethullah Gulen)主導的Hizmet(意為服務)運動,在全球掀起風潮,目前葛蘭支持者在超過100個國家,建立上千所教育機構、醫院、慈善組織,致力於消除貧窮、衝突和無知,倡導人權與各文明間的對話。

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王定士,曾訪問土耳其伊斯坦堡,深入瞭解葛蘭運動的發展。他認為伊斯蘭文化正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進入一個反思階段,而葛蘭扮演其中一大關鍵角色。

王定士認為葛蘭的思想,和儒家的「大同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孔子身處戰亂時代,見證政權的廝殺競爭,認為唯有社會和諧,把人當成人,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王定士說,葛蘭強調慈愛寬容,認為國家、文明之間需要和平、需要對話,對話首重溝通,不能先入為主、要求對方一定要屈服自己的想法。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葛蘭發表談話,強調「恐怖分子絕不會是穆斯林,真正的穆斯林也絕不是恐怖分子。」對全球和平做出貢獻。葛蘭一直以來都不支持極端主義,主張溝通、達到雙贏,和儒家的「中庸」也相當類似。

另外王定士分析,儒家講「忠恕之道」,「忠」是忠實自己,「恕」是推己及人。葛蘭強調愛,要用愛對待別人,環境資源有限,人類不該弱肉強食,而是各自尋找最有利的方法,再透過交易和交換,把智慧發揮到極致。

王定士表示,越深入瞭解葛蘭運動,就會發現他闡釋的伊斯蘭思想,和儒家有驚奇的雷同,可見人類文明之中,差異並不是那麼大,就像宋明理學分析佛道釋三者時所說的,「此心同,此理同」。

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欽明認為,葛蘭來自於土耳其,土耳其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扮演著歐洲與亞洲文明的橋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