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弟子規》連載二十八(視頻)

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孔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汎愛眾(五)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解說
對待家中役使的男僕、女婢,最要緊的就是要自身言行端正無私;自身的言行態度雖然正直無私,但是亦要仁慈寬厚,不可嚴苛。

為人處事不能夠用權勢來使人順從,否則他心裏一定很不服氣,為日後埋下禍患;如果我們用道理來說﹙音睡﹚服人家,讓他心甘情願的順從你的意圖去做,這樣就不會引起任何的議論與不平之鳴了。

故事
絕纓盡歡的楚莊王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能稱霸諸侯與他仁慈寬厚的態度,贏得臣子的忠心,為他打下強盛的基礎有關。

話說歷史上的某一天,楚莊王在宮中大宴群臣,一直喝到日落之後還沒結束。這時突然燈燭全熄,殿上一片漆黑,這個時候有人拉了一下庄王寵妃的衣服,庄王的寵 妃也順手將對方帽子上的帽帶扯了下來,並且告訴了庄王,要庄王趕快把火燭點上,查看誰的帽帶不見了。庄王一聽,就說:「酒是我賞給他們喝的,卻讓他們醉而 失禮,是我的不對。如今又為了彰顯你的清白,而羞辱我的將士,實在說不過去。」於是叫人傳令下去:「今天你們與我喝酒,沒有把帽帶拿下來的,就表示喝得不 痛快。」當時參加宴會的群臣有一百多人,個個都把帽帶取下,喝得盡興而歸。

大約過了兩年,楚國跟晉國發生了霸主之爭,戰事非常劇烈,每次交戰,在楚莊王的陣前總有一位大臣奮不顧身的衝鋒陷陣,把敵人打得落荒而逃。於是庄王就召見 他問說:「我何德何能,讓你這樣為我出生入死,而且我也沒有對你特別照顧呀!是什麼原因呢?」那位大臣答說:「我就是那位在夜宴中被摘下帽帶子的人,論罪 當死,但是大﹙音代﹚王卻隱忍下來,保全了我的顏面與生命,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時時刻刻抱著為陛下肝腦塗地,灑血陣前的決心,以報答大王的恩德。」庄王深 受感動,因而信心大增,終於擊敗晉軍,取得勝利,奠定了楚國強盛的基礎。

(《說苑‧復恩》)

這個故事就是「待仆婢,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最好的例子。大臣亦是仆,據《禮‧禮運篇》的解釋:「仕于公曰臣,仕於家曰仆。」所以臣是公家的仆,國家的仆,那麼現代的公務人員自稱「公僕」不也蠻有道理的嗎?

文自《正見網》

《弟子規》連載二十八(視頻)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