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彥:雲端上的錢好賺嗎?

【新唐人2010年1月23日訊】最近沒聽過、沒聊過「雲端」的人,大概會被視為不知未來生活或商機的落伍者,然而「雲端」能為人做出何種貢獻?要付出何種代價?則是聰明人準會想想的問題。

雲端」是「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簡稱,它是一種奠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方式。是由許多部高運算能力的超級電腦組成的資料中心,專家們把這個中心稱為「雲」,使用的人就透過網路連接上這些超級電腦群,來處理資料,這個動作則稱為「進入雲端」。因此,只要一組帳號密碼就可以透過上網裝置來取得資料。如果個人電腦壞了或遺失,也不必擔心資料遺漏或外流的問題了。

根據資策會公佈的資料顯示去年在台灣已有55.6億元的服務市場規模,今年可望成長到62.1億元,成長幅度約11.6%。因八年前因網路泡沫化而沉寂的網路資料中心(IDC)產業,終因雲端技術而可望再興起建設的熱潮,雲端興起的產業鏈商機,2010年才剛要發動而已。

雲端網路服務的做法十分類似將個人財產委託給銀行管理一樣,可以創造出許多新的專業人才與工作機會,對個人或企業來說也可以將設備維護、軟體升級和網路管理的工作交給雲端處理,可以節省許多成本也提升效率。

不過,如果沒有良善的制度與高度的道德操守,雲端服務難保不會像銀行弊案一樣捅出難以彌補的大簍子。例如:花旗集團曾因一連串的弊案而蒙受了55億美金的損失,連帶了嚴重的影響了商譽。在事件爆發之後該集團研議了5點計畫,要求所有員工必須接受道德課程。

在這到處是陷阱、何處無誘惑的環境裡,掌握資訊等於握有權勢與財富,雲端的錢好賺嗎?在商機一起則百家爭食的情況下,要賺雲端的錢必須有十足的衝勁、耐力與眼光與紮實的政策,否則泡沫化的代價太慘痛,再加上掌握雲端資料的相關人士如果沒有具備了經得起千捶百煉的道德操守,只要有一個漏洞,那牽扯的網路資訊鏈絕不會比一個銀行集團的弊案來的容易彌補。

雲端的錢好賺嗎?值得業者、消費者跟政府好好思索一番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