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稱汶川地震所觸發的NGO活動受挫

【新唐人2009年5月1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報導)一年前的汶川地震一度為中國非政府組織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這一機遇很快就因政府的壓制而歸於消失。

美聯社9號就汶川地震後中國非政府組織的處境發表長篇報導,報導的題目是:「政府讓地震所觸發的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受挫」。報導講述了一位年青社區活動人士成立救援中心、募捐賑災的努力很快受到政府阻撓的經歷。報導說,中國領導層長期以來限制非政府組織,「不遺餘力地防範這些組織,不讓它們變成挑戰政府權威的社會力量。」

中國維權人士鄧太清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講述了汶川地震後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現狀。他的講述與美聯社的報導大致吻合:

「汶川大地震之後,包括全國各地的民間組織,還有一些個人,自發的不斷去災區,去自發救災。包括南京的一個最著名的民營企業家,在地震發生後72小時之內,就開出36台大型工程機械,趕往災區,這是個人名義搞的。還有一部分佛教的、道教的、教會的各種團體組織不斷深入災區救災,安撫民眾,在心理上、物質上各方面給予幫助。但是,在當時一開始地震的時候,可能政府顧不過來,你們過來也可以減輕一些政府負擔。當後來災區的政府力量到達以後,政府就要接管這部分工作,就怕你們在這裡趁機宣傳自己的理念,擴大自己的影響。一擴大了影響,就把黨的影響給排除了嘛。」

這位維權人士表示,中國經民政部門批准的30多萬非政府組織大多屬學術研究性質,其中有些是通過工商註冊渠道登記成立的。他說,政府對非政府組織存有戒心:

「中國目前的非政府組織,根據學者專家的一些統計,300多萬。經國家民政部有關部門正式批准的約有32萬左右,大部分集中在學術研究會這類。很多民間的非政府組織在沒有辦法成立的情況下,就走了工商註冊登記,當然這也包括在這32萬裡面,尤其搞環保的,搞艾滋病研究的,走工商註冊渠道登記,不是走的民政部門,走社會團體登記的。中國對非政府組織一向控制很嚴。你要搞社會團體,首先得有主管部門。一般民間非政府組織要想找主管部門接納認可你,這是很難啦。這種登記在現實當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擾。中國政府一再強調黨領導一切,你非政府組織也必須納入黨的領導範圍。你不在黨領導範圍,黨對你始終存有戒心。有些非政府組織想推動中國的政治民主,這方面組織公開根本就不要想搞。」

湖北潛江市前人大代表姚立法說,中國憲法規定有結社自由,但是具體的法律法規又讓非政府組織的成立難上加難:

「目前中國民間組織的空間很小,而且公民申請成立民間組織,門檻非常之高。憲法上講有結社權利,但是具體到法律的時候,他又設了很高的門檻。比如說,要找個對口的主管部門認可,才能夠到民政局去登記。官方掌控操縱的民間組織,當然還是有不少。帶有政治色彩、維權色彩的幾乎是不可能,因為中國現行的制度是一黨獨大、一黨專制的社會和國家。在權力集團內,他們御用的理論家公開就講,民間組織登記要是有鬆動,民間組織比較活躍,下一步實際上黨禁就是不開而開。他要保證一個封閉的、被掌控的社會,假設要允許民間組織合法存在,那麼人民和公民會有新的思考。」

美聯社說,難於遵循的規則和政府官員的猜忌使非政府組織捉襟見肘。由汶川地震觸發的志願救助熱潮差不多已經消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