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帝一日起居的三点启示

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大清朝由满族在17世纪建立,当时八旗将领率军越长城,入主中原,取代衰落的明王朝而一统天下。作为外族的满清王朝,通过文化上的满汉交融而结束明末乱局,引导大清帝国走向了安定。其间,中国的地域版图拓展了三倍,而大清帝国也让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哲人们仰慕不已。

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只占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却高效且谐和地治国超过两个半世纪。在北京紫禁城里,多位清代皇帝励精图治,其勤勉和付出超乎后人想像。特别是史称“康乾盛世”的近140年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最以自律和奉献精神为后人铭记。

下文即介绍皇帝们一日起居的大略情形,对后人的启示约略可从以下三方面着眼:

一、早起晨读

根据内廷秘笈《起居注》,凌晨5时左右,清朝皇帝会起床穿衣。袍服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月份、场合和时辰来选择。穿着停当,皇帝会进佛堂礼佛烧香,然后进行早读。

据《国朝宫史》,乾隆皇帝会在乾清宫西暖阁及弘德殿,阅列朝《实录》《宝训》一册,在不间断参鉴前朝历史、学习先祖圣训中,制定自己的治国方略。

早上6点到7点,皇帝已完成早读,前去用早膳。据满族习俗,大清皇帝每天只吃两顿正餐,一顿“早膳”,一顿“晚膳”——即中午用膳,加上午休,约在11点到下午2点半。皇帝也常在下午5点到晚上7点再用一顿非正餐,称为“晚点”。三餐都是独自一人用膳。

二、专注决策

大清皇帝通常上午9点半才开始上朝理政、处理公务,不过圣祖康熙通常在大清早就开始早朝了。

据《大清会典》,清代早期皇帝“月之每旬五日(即黄历初五、十五和廿五三天)御太和殿受朝”,此称常朝,并不讨论朝政实务﹔“折本降旨则有御门之仪”,即所谓“御门听政”。

康熙皇帝几乎每天都会“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6点、夏秋季早上5点听取官员汇报,地点多在乾清宫前面的乾清门。像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番等重大决策都是由御门听政决策的。上完早朝,康熙皇帝也会向太皇太后请安。

大清皇帝日常听取官员工作汇报、处理政务,最普遍的形式则是召对臣工,一般每天都会进行。

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早起由军机大臣向皇帝奏事,或一人独自奏对,或多人奏对。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如果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

《国朝宫史》载,乾隆皇帝每天用早膳时,阅王公大臣名牌确定召见的官员,在随后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分批召见。如皇帝住紫禁城,一般在乾清宫、养心殿等处的暖阁内单独召见。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资料图片)

皇帝接收大臣奏折后会进行阅批,下发“硃批谕旨”,直到午时(11点)。康雍乾三朝皇帝都是上朝早、理政快﹔他们非常勤政,批阅奏折不用代笔,繁忙的时候会至深夜。


明清时期紫禁城总平面图。东华门为上朝大臣们出入之处。(大纪元制图)

三、养心为重

用过午膳,如果不需要继续批阅奏章,皇帝通常会从事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包括作画、赋诗、看戏、欣赏文物和花鸟鱼虫等﹔至晚上9点则已沐浴入寝,如此他们可以在天亮之前就醒来。

从顺治皇帝开始,崇信神佛、学习教育,就是培养皇子世界观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皇帝除了早晚要进佛堂礼佛烧香,晚上7点到9点间也要遵满族的萨满教传统进行祭祀。而祭天、祭地、祭五谷、祭祖等在内的重大祭祀活动,一定要皇帝亲自出席并主持。

.最成功的大清帝王不仅是善于治国的一国之君,也是具有精神高度、思想非常开阔的人。他们身后留下很多修炼和思想方面的著述。

.清朝的皇子们则要从小接受严格的传统经典教育。康熙帝《庭训格言》中教育皇子要清心寡欲,他说:“要多书则嗜欲淡”、“平日不自放纵”。

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以乾清宫西暖阁为寝宫。而雍正以后皇帝,如居紫禁城,理政多在“养心殿”前殿,居寝则在后殿。为凝神养心,皇帝多是独自一人就寝。被召幸的嫔妃侍寝后,会在皇帝寝宫的偏殿就寝。


清代佚名宫廷画家笔下的少年康熙皇帝。(公有领域)

大清皇帝们也是有卓越成就的书画家。乾隆皇帝(1736—1795年间在位)以书法名世,康熙皇帝除了书法造诣深厚,亦如先贤孔子一样好尚音乐,潜心研究东西方音乐传统。满清王朝从建立之初就大力支持艺术文化,这对他们成功治理中原,无疑很有助益。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晓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