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企业转型 评:农民工不能用过就丢

【新唐人2016年06月24日讯】中国产业外移、转型或关闭,造成广东省大量农民工失去工作,各地也传出抗议或罢工事件。评论指出,中共改革开放利用农民工创造价值,现在农民工失业了,却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农民工不能像免洗筷那样,用过了就丢,他们应该得到该有的保障。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曾经扮演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角色,数十年来吸引中外企业进驻,内地的大批农民工争先恐后的来这里找工作,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不过,现在情况似乎有所改变。

6月6号《彭博社》报导,2008年经济大萧条以后,中国大陆经济一直未见起色,近年来情况更糟。珠江三角洲除了与香港最接近的深圳外,多数面临产业外移或升级转型的压力。加上当地政府鼓励企业以机器人代替劳工,导致数十年来将青春岁月贡献在这里的大批农民工被迫下岗。

深圳市春风劳动争议咨询服务部主任张治儒:“中国农民工,现在可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为这个体制导致这个农民工的出现。可能是经济建设的初期,他们讲更好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说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利益空间,这样可以促使和吸引资本的投资,所以说,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本,他可能在劳工资本保护权益方面做的不够。”

报导说,地方官员表示,升级转型难免造成裁员,但他们不愿意透露受到影响的劳工人数。根据东莞市的统计,去年该市的43,684名劳工,已经被机器人取代,为产业削减大约10%的成本。深圳市今年1月的报告说,过去5年已有17,000家低阶厂房被淘汰或转型。

农民工李二龙向《新唐人》记者表示,有些地方出现抗议,也是因为农民工领不到工资,生活紧张。然而,处于弱势的农民工,往往为了最后一点工资,他们会选择忍气吞声。

农民工李二龙:“可能冲突几天,慢慢慢慢人就走了、散了。其实我们在国内的人(农民工)还是比较老实的,也想不到那么多,因为他了解的法律知识也没那么高,他维权意识也没那么强,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个成本很高,申诉的成本很高,还要花时间,还要花精力,搞不好还要被包围。这都是要考虑的东西,这种情况,你要是说放在一个工厂里面,每个人的想法也都是一样的,他倒闭了,你没钱了,那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根据中国劳工通讯(China Labour Bulletin)的数据,去年在中国大陆的抗议或罢工事件为886件,翻倍增长,其中广东省267件,高居全国第一,总件数为第2位的3倍。

美国中文杂志《中国事务》总编辑伍凡指出,共产党统治中国时,中国的社会农业人口占80%,城市人口占20%,而城市又是共产党的权力中心,然而共产党又不希望农村人口来分享城市资源。

美国中文杂志《中国事务》总编辑 伍凡:“所以共产党出于政治统治的需求,它就加强城市的发展,控制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尤其是在毛泽东时代,把中国的社会变成二元化,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不能互相交流。到了改革开放,邓小平时代,他需要农业人口有计划的逐渐逐渐向城市转移,来发展工业,发展交通,发展建设,各种各样的建筑,所以农民工名词就出来了,为什么叫农民工?他还不是城市人口,他又不是纯粹的农业人口,所以介于这两者之间,就保留了农民工这么一个特殊地位。”

伍凡认为,当中国没有经济推动力来吸纳农民工,共产党又有政治压力,必须让农民回到农村去的时候,那么这些农民工回去将面临极大的困难。所谓耕者有其田,但是中国农民没有田,田地必须向政府租借,大批农民工的未来何去何从?令人担忧。

采访/易如 编辑/黄亿美 后制/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