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朗斯分館開幕-文藝復興特展

【新唐人2013年01月20日訊】社區廣角鏡(276)巴黎盧浮宮的第一家分館星期一正式向開放,盧浮宮朗斯博物館位於法國的北方小城朗斯,開幕期間的首次特展以“文藝復興”為主題,通過繪畫、雕塑和各類工藝品全方位解讀文藝復興的起源和發展,更有達芬奇和拉斐爾等大師的名作。讓我們和法國人一起享受一下藝術的熏陶吧。

這裡就是盧浮宮朗斯分館的主要展廳,叫做時間畫廊,佔地3000平方米,205幅作品都是來自巴黎的盧浮宮,它們按照時間順序排序,從公元前3500年一直到1850年,大家可以看到在作品和作品之間沒有任何牆的間隔,這樣可以使參觀者有穿越時空和直接與作品對話的感覺。

從兩河文明到古埃及、希臘、羅馬、伊斯蘭,5000年的人類歷史在這座玻璃與鋁製的透明現代建築中流動。盧浮宮朗斯分館除了常設展廳“時間畫廊”外,每年還會舉行兩次短期特展,開幕期間的首次特展以“文藝復興”為主題。講述在14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入侵東羅馬,發掘出了大批的古希臘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這讓歐洲科技和文化藝術在15、16世紀來了一個巨大的飛躍,並逐漸走上了頂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

例如這個公元前100年的古羅馬文物在1400年被挖掘,成為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拉斐爾的臨摹對像和靈感源泉。

Fabien Dufoulon,朗斯博物館導員:“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藝術家恢復古文化, 從發掘的古代遺蹟中尋找靈感的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發掘的古文物尤其帶動了繪畫、雕塑和建築領域的創作。藝術家們不僅對考古發掘的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品著迷,他們對人體解剖學也很感興趣,他們觀察周圍的一切,人體、自然、植物,任何周圍的東西都會成為研究的對像,在研究大自然中的一切的過程中,用新的手法描繪宗教與神界的場景。”

文藝復興時期對解剖學的研究使藝術家們更加準確的表現人體,人物姿態更加變化豐富。再加上對數學和幾何透視學的掌握,使繪畫從平面延伸到立體,構圖、結構和比例都日趨成熟,作品看上去更逼真和有說服力。例如這幅拉斐爾留下的草圖,他掌握的幾何透視法準確的表現畫的深度。

文藝復興成就了像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達芬奇等的一代大師。無論從色彩、神態到技法,他們都力求真實、準確的表現人、神和大千世界,直至今天還是人們學習的典範。例如這幅達芬奇的名畫聖安娜,歷時20年完成。

Fabien Dufoulon,朗斯博物館導員:“在技術上這裡達芬奇大量地運用了暈塗法,就是在突出部位用漸融方式過渡銜接,比如在聖安娜的臉部,光線不是生硬的直接打在臉上,而是柔和的滑過,營造出立體感。這幅畫跟蒙娜麗薩有很多相像之處。 但是這幅畫更大,保存的更好。”

500年前的繪畫,為何看起來顏色如初呢?

Fabien Dufoulon,朗斯博物館導員:“很長時間這幅畫被一層污垢覆蓋,近幾年,我們把它清洗了,去掉漆的污垢,恢復本來的色彩,特別是這裡的藍色, 現在再去看這幅畫就截然不一樣了。”

意大利美術史學家瓦薩裡(Giorgio Vasari)認為,沒有人能夠超越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和達芬奇的時代,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完美,想與之媲美都是很難的,更何況超越了。

觀眾 “我認為西方文化是西方社會的紐帶,它讓人們彼此相連。 我認為文藝復興是我們歷史的交接點,是我們今天所繼承和延續的。”

觀眾 “我確實特別喜歡文藝復興時的作品,可能有一種自豪感去關注那些我們曾經擁有,但今天失去的,它們以圖像或其他的方式保留了下來。”

本次文藝復興特展將持續到3月11日,自去年12月12日開館以來,參觀人數已超過15萬,法國政府希望朗斯分館不僅可以傳播文化藝術,同時拯救朗斯這個舊礦區的經濟。

新唐人記者仁靜、樊尚、王泓法國朗斯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