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美国防部机密文件 华邮:俄机险击落英侦察机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4月10日讯】根据网上流传的外流美国军方文件,俄罗斯战斗机去年在黑海上空差点击落一架英国侦察机,且此事件比先前外界披露的更为严重,可能将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直接卷入乌克兰战争。

“华盛顿邮报”报导,这起英国侦察机险被俄机击落的事件,发生在去年9月29日的克里米亚(Crimea)外海。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2014年被俄罗斯并吞,遭莫斯科当局用来作为黑海舰队基地,并据此向乌克兰其他地方发动攻击。

外流文件称这起事件“险些击落英国RJ”,其中RJ是绰号“铆接”(Rivet Joint)的RC-135侦察机,用以收集无线电传输内容与其他电子讯息。美国国防部外流数十份机密文件引起司法部调查,这份文件是其中之一。

英国国防大臣华勒斯(Ben Wallace)10月向英国下议院揭露此事,称2架俄罗斯苏恺-27(SU-27)战斗机在黑海国际领空拦截RC-135,俄机“鲁莽”飞行,其中一架更距英机只有15英尺(约4.5公尺)。

华勒斯当时对议员表示,其中一架俄机在远处“发射一枚飞弹”,但华勒斯并未将此事描述为“险些击落”,而是将发射飞弹归咎于“技术故障”,并表示他已与俄罗斯高阶国防官员谈过此事。

此一事件凸显西方军事官员在援助乌克兰、收集战争讯息之际,寻求维持平衡,不至于直接卷入与俄罗斯发生冲突。俄罗斯官员向来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员国描绘成侵略者;美国及其盟邦则是支持乌克兰,但表示不会对俄罗斯开战。

根据北约条款,任一成员国遭武装攻击时,北约会将其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并做出共同行动。

美国国防官员拒绝就外流文件的内容发表评论。英国驻美国大使馆的一名官员同样拒绝评论此事。俄罗斯大使馆亦无回应。

这份外流的文件印有美国国防部联合参谋部(Joint Staff)的页眉,并有着从据报险些被击落之日到2月26日之间,黑海上空监视飞行的详细内容。

这份文件详述10月至今年2月底期间,俄罗斯对美英法侦察机的数次反应,其中包括12月30日,另1架英国“铆钉”侦察机在2架英国“台风”(Typhoon)战斗机伴随下,遭到俄罗斯飞机拦截,俄机甚至飞近至100英尺(约30.5公尺)以内。这份文件印有SECRET/NOFORN标记,代表其内容不会与非美国公民共享。

在另一起例子中,1架美国MQ-9无人侦察机于2月22日遭拦截,当时俄机飞进约100英尺范围内。3月14日,2架俄罗斯苏恺-27拦截1架美国MQ-9,向无人机倾倒燃料并最终与其相撞。美国官员表示,这次碰撞促使美军以遥控方式让无人机坠入离克里米亚海岸约90公里的黑海中。

这份文件的地图还画出侦察机在黑海所能飞行的区域界线,它似乎始于距克里米亚海岸约12英里处,也就是依国际法行事。地图上还包括距海岸约50英里的第二条界线,此线标有SECDEF Directed Standoff,SECDEF是国防部长(secretary of defense)的缩写,代表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可能已下令美军飞行员与克里米亚半岛保持更远的距离。

对于俄罗斯在黑海延伸部分自行宣布的禁区,奥斯汀在3月时曾表示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

根据这份文件,9月29日至2月26日期间,法国与英国在黑海上空均有载人的侦察飞行,美国则是仰赖无人机执行任务,机型包括RQ-4全球之鹰(Global Hawk)、RQ-170哨兵(Sentinel)以及MQ-9死神(Reaper)。文件指出,这样的飞行每个月都有许多次,美军官员表示,他们通常会为此类飞行提交公开计划。

2022年4月29日,一架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停在意大利卡塔尼亚,西西里岛西戈内拉海军航空站(NAS)。 (Fabrizio Villa/Getty Images)

美军参谋联席会议主席密利(Mark A. Milley)上个月表示,俄罗斯在3月击落MQ-9的行为是对美、英和其他国家侵略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在美国国防部欧洲司令部发布的这段视频截图中,一架俄罗斯苏-27战斗机于2023年3月14日在克里米亚附近的黑海上空靠近一架美国MQ-9死神无人机飞行,喷洒美国政府所说的航空燃料。据称,在最后一次飞行中,俄罗斯喷气机与无人机相撞,损坏了其螺旋桨,迫使其在黑海被击落。(US Defense Department European Command via Getty Images)

密利当时在国防部的记者会上说,“我们必须弄清楚前方的路到底是什么”。密利将俄罗斯飞行员的行为描述为“非常不专业与不安全”。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赖德(Patrick Ryder)上个月表示,保持黑海及其空域对所有国家开放非常重要。

赖德表示,黑海是“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它支持我们许多北约盟国,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

(转自中央社/责任编辑:夏明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