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晟先生艰辛的成才之路(上)

作者:韩亦言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0月03日讯】高智晟先生的女儿耿格2017年6月20日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毕业了,是和爸爸同时毕业的。爸爸因为从小家里很穷,而没有机会上大学。他对此一直很遗憾。现在我毕业了,当校长念我名字的时候,我觉得那是我和爸爸同时毕业了,这个学位是我们一起拿到的”。(1)事实上,高智晟先生由于家境贫寒只能读到初中毕业,连高中也没有上,而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断断续续总共加起来不到六年。在这个意义上,比起她的父亲来,耿格是幸运的。

可想而知,从一个生在陕北极度贫穷的家庭的孩子到成为知名的律师,高智晟先生是走过了怎样艰辛的成才之路!笔者根据他从未发表的一系列给孩子们的家书《爸爸的故事》,尝试描述高智晟先生的求知成长过程,与大家分享。其中很多的细节,鲜为人知。

“记忆中,在夏夜的院子里,父亲长吁短叹,梳理着心底的苦,而我却正仰面躺在他的旁边在银河系里神游。常常幻想着天地能掉个个儿,我可以自由地爬来爬去在那里弹星星。──高智晟”

高智晟的童年家境非常贫穷,“甚至在更多情形下,那是一种困境、绝境”。然而,他的自我感觉是,“十岁前的童年是快乐的”。因为他十岁之前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今天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没有城市孩子的空间拘限”,而他“拥有的是一种近乎原始形态的自由”。当然,这种快乐应该说是一种不得已的贫穷孩子的乐观感觉。在他八岁前,一年里有大半年的时间,“是从头到脚不挂一条线”。贫穷似乎没有妨碍他拥有丰富的想像力,例如,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曾经计划如何找到一根长杆(椽)子站在山顶从天上捅星星,“有好几天晚上刚睡下后,都会去想那捅一椽子像打枣一样哗啦啦往下落的星星”。比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熊猫咪咪》中的“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我们的大英雄高智晟在童年时的七十年代,想像着在倒转过来的天上“弹星星”或者到山顶上“捅星星”。

高智晟先生拥有的第一本书是他七岁时买的一本《三国演义》中的《二士争功》小人书(即连环画),可惜的是,他仅仅拥有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原来在1970年的春节,大年初一全家人吃了一顿萝卜丝饺子。他的父亲“大致是想提振一下气运,饺子里破例地包进去五个一分的硬币”,他喜出望外地吃到了两枚,十分激动的他当时就在“吃饭中间即放下碗将两分钱拿到外面藏了起来”。他用这两分钱与同村的小伙伴们玩有输赢的“竞博”游戏,经过二天的“酣战”,他的二分钱翻了四倍。说来有趣,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为藏这八分钱,耗费了他不少心思,他把钱“终日装在身上,连夜里也为这笔财富的安全而害怕”。然而“对于如何使用这笔财富却没有清晰的规划轮廓”。那个时候,一个小伙伴告诉他说“八分钱可以买到一个熟鸡蛋,或是十六块水果糖,或是两张果丹皮”。他是“张着嘴听完的”,虽然他“并不知道水果糖是什么滋味,更不知果丹皮是何物”。但当他问八分钱能买到几本小人书时,那个小伙伴却“张大了嘴一脸茫然”。

他强忍了对熟鸡蛋、水果糖以及果丹皮已经产生了的渴望,“终于还是想得到几本小人书”,因为他在同村的另一个孩子那里见过那神奇物:一本《智取华山》的小人书。那个孩子仅仅让他看了几次封面,至于内容,他在半年时间里红着脸央求了十多次,还是没有看到。拥有小人书的孩子的炫耀,诱发了他的好奇。而在“请求、拒绝,持续请求,持续拒绝过程中,一种愿望被发酵是蓬蓬勃勃,而不断涨大着的愿望却不能获得有效释放”,他下决心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一本小人书。那一年年底的一天,他和弟弟以及一个要好的“土豪”小伙伴三人偷着去了佳县县城,因为那个好朋友“手头有着一角二分钱”。这是他们第一次去城里,兴奋与好奇使得十里山路显得很短,感觉不一会就到了。“佳县县城不大,直到(2014年)今天,县城里还没有一个红绿灯,还没有东南临海诸地区一个小镇子大。”进城后,那个“土豪”要先去买糖,他们“进了个挂着黑兮兮门帘的房子,看到了糖”,“土豪”“用五分钱买了十块水果糖,售货员把十块糖刚摞到绿色的石板柜台上”,那孩子“立即剥了一块放进嘴里,然后把其余的糖揣进兜里,昂然走出商店”,他和弟弟“咽着口水随后而出”。到了外面,他弟弟向“土豪”要糖吃,那孩子“把含在口里的糖咬成两块”,给他和弟弟各半块。他在家书中感叹道,“久闻糖的大名如雷贯耳,实在不是虚名,甜的滋味真好,县城真好”。

接着他们一路问着找到了买小人书的地方。“第一次听说书店这个词”。书店的石板柜台比高智晟“要高得多,走近柜台踮起脚尖头顶仍不及柜台高”。他情急之下,大喊要买小人书,但是问要买什么书时他们却不知道。他赶紧又喊:“八分钱能买几本小人书?”,“一本也买不了”,一个声音回答。“襟怀了一年的希望破灭了”,他急得快要哭了。“多少钱能买个小人书?”“土豪”朋友劈头爆出一句。“有一毛二的书”,回答的还是那个声音,他哭丧着脸看着“土豪”,慷慨的朋友竟拿出四枚一分的硬币给他买了一本小人书!“出了书店门,经问别人知道这本小人书叫《二士争功》,说是《三国演义》里的书”。他当时是不大明白这些名词的,但“二士争功”和“三国演义”“却都被牢牢地记住,至今不忘”。他们急切坐在街边上翻看起来。书是高智晟拿着翻看了一遍,弟弟和那位朋友左右分坐观看。“土豪”和弟弟去把剩下的三分钱全买了糖吃,而他继续一遍一遍地看那本小人书。

小人书和糖,这两样是三个孩子第一次进城终于得到手的东西,使他们高兴得忘了还有十里回家的山路,“也忽略了不知何时开始下起的大雪”。“雪下得很大,大雪把天地连成一体。那一天的雪下得不寻常,不仅仅是因为它下得出奇地大,它的形状呈圆而小的颗粒,状若味精却比味精小而圆。”“大雪掩盖了一切,大地上依旧在的也就只剩下了雪下面的高山和深沟的轮廓”。他们“三人大声唱着歌出了县城,但歌声很快停止”。因为“小颗粒雪异常地滑,路也要不断地寻找”。他们花费了去时的两三倍时间,终于返回村里。他和弟弟“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家门,黄红色的豆大的煤油灯下,母亲正趷蹴在地上烧火做饭,家里蒸汽弥漫,炕上坐着的父亲的上半身笼罩在蒸汽中”,只看到父亲盘坐着的两条腿。母亲看到他们,愣了一下站起来走过来,在他俩各自的头顶上抚摸了几下没有说话。父亲气得开口大骂,而母亲拿着扫帚拍打着他们身上的雪。父亲叫他到炕楞跟前,看到了他“手上还捏着一本小人书”,“猛地从炕上扑过来,还光着脚,一把将小人书打落在地,猛地弯腰捡起来发疯地撕成碎片扔进灶火里”,高智晟绝望地“双脚蹦地大哭”。慈爱的母亲保护了他免受一顿暴打。可惜他朝思暮想了一年的小人书化成了灰烬。

“时间到了1972年,我们村来了一位女老师叫马向芳,……她教我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三年,我个性中的一些积极和明亮的东西,有她培蓄和影响的因素存在。──高智晟”

马向芳,是高智晟“永远忘不掉的名字”。她是小学老师,1972年来到了小石板桥村,“为人极善良”,同情他家的贫困处境。“她来以后挨家挨门去说服孩子的家长们准许孩子上学”。他记得他常在一起玩的伙伴上学了,他一个人“常站在窗外看他们上课”,马老师常把他拉进去听。老师为了他上学的事找过他的父亲,父亲跟母亲也谈论过这件事。他记得一天晚上睡下熄了灯后,父亲说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说他很快就十岁了,“上不上学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说祖祖辈辈不识字什么也没有耽误”。但是“母亲则认为不识字和睁眼瞎子没有区别”,她说“哪怕装门看户的字识些也比不识字强得多”。尽管那次谈论没有结果,他在马老师到后的第二年开始上学了。

上学后马老师待他很好,他第一次从马老师那里听到“聪明”这个词,而当地夸一个孩子的智商高是说那个孩子很精明。“马老师的丈夫是个在读工农兵大学生,很有气质”,每个假期来,都会代马老师上课。他记得马老师的丈夫在上课时和下课后与人闲聊时,指着他说过“这个孩子很聪明”,高智晟“每必高兴得有些飘飘然”,老师的夸奖无疑是对他巨大的鼓励。他在家书中告诉孩子们,“与他们夫妇在一起时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人类的感情是很有趣的,随着年龄的增大,与他们打交道时的许多细节都被时间给抹得模糊起来。我可以断定,我从未刻意使它这样。我一生从小学到中学,总共上学时间加起来就六年,经历的老师却不少,但大多若过眼云烟,而唯独马老师却是终生不能忘记的一位。我并未想过要不要记住她!可我却从来没有忘掉她。而其他那些老师的面目,要具体想起来是很吃力的。在学习方面,她敦督我们学习是真诚的认真的,她爱我们,这是我们实实在在感觉到的。我多次看到她与我的母亲一同流泪,有一次我看到她边哭边轻轻拍我母亲的背。在我一生所接触过的老师中,在真诚、及爱人方面,马向芳老师是个例外。”

三年的时间并不长,然而,马向芳老师对高智晟的启蒙教育和人性关怀,给他后来的成功注入了智慧的种子。他认为在小学的三年,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期,对他积极和明亮的个性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从1973年至1977年的几年小学,他在小学里学到的文化知识应该是不多的,因为那时还处在“十年浩劫”之中,“学校制度性地实行半工半读”,他“第一次上板报被表扬的不是因为学习好,而是因为捡羊粪珠捡的最多”。而且,从他的父亲1974年下半年病重,到1975年5月不幸逝世,高智晟常常要请医生、卖粮买药、以及为父亲熬药,他的“上学也就变得有名无实了”,“有时三五天才能去学校一趟”。

注:
(1)《耿格:我毕业了,是和爸爸同时毕业的》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7/7/15/n9403481.htm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