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天宫的夙愿?古代奇观 天裂天眼开

作者:宋宝蓝

民间传说中,每年黄历六月初六这天,玉帝会下旨打开天宫大门,无论谁都可以目睹玉帝真容。世人也可以向玉帝礼拜祈福,或者忏悔罪愆。在历朝历代,有不少文献记载了天门大开、天眼开的景象,同时伴随着许多奇观,令人大开眼界。

图为《天开寿域南极图.紫微天宫》。(公有领域)

天裂奇观 众人目睹

金元大儒元好问于《续夷坚志》卷四记载,元光壬午(1222年)六月二十四日,时任咸宁县令崔振之在豁口村召集县民,审计课税一事。就在白天,天空忽然开裂数丈,从东南至西北方向。众人看见天裂之中透着光芒,盘曲犹如闪电,令人震荡。人们不敢仰视太久。当时官吏和百姓数百人全都目睹这一奇观。

大明才子祝枝山在《志怪录》中记述,据他的父亲祝瓛所说,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有一天,忽然天在西南方裂开,裂口有十余丈宽。当时朗朗晴天,碧空无云,可以清楚地看到天空裂口的内外边沿,裂缝之中是一片苍茫深邃的广阔空间,根本无法究其深度,过了很久,天空的裂口才合上。官衙前后数百名百姓都亲眼所见。

天门大开 朝野纪闻

《古今奇闻类纪》卷一“天文纪”记载,明朝年间发生数次天门大开的景象。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陕西临洮府兰县有一乡民陈鸾,半夜独自起身时,无意中,一抬头看见天门大开。他看到天帝戴着冠冕,穿着衮袍,高高地端坐在其中,两旁站着许多仪仗卫士,天宫的宫殿栏楹,散发着炫丽夺目的光彩。陈鸾赶紧呼喊家人来看。或许家人与此无缘吧,当他们起来时,团团的祥云忽然把天门合上了。

明孝宗弘治戊申年(1488年)二月二十六日,再次出现天门大开的景象,但见上百万的骑着天马的人从下而上进入天门,当时陕西军民全都目睹此事。此事在《明史‧司天志》也找到佐证:“弘治元年二月陕西天开,见人马及异物百万自下而上。”

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扬州江都县有一个哑巴姓郑,人们都叫他“郑哑巴”。一天晚上,郑哑巴到南门,忽然看见天空出现一片耀眼的红光。他抬头观望,原来是天开眼,他赶紧倒身敬拜,情急之下他忘了自己是哑巴,只顾得呼喊众人观看,不觉之中声音从口中发出,从此他再也不哑了。

明代学者郎瑛于《七修类稿》中记载了此事,根据扬州进士曹守真称那郑哑巴是他父亲的老相识。郎瑛认为此事比较可信。郑哑巴因看见天开,倒身敬拜,从此就能张口说话了,真是奇迹。或许那是因他虔诚敬天得到的福报吧。

清朝时期,也出现数次天开的景象。顺治十年(1653年),湖北襄阳人看见天门大开,天开之处一片璀璨光明,又看见二面巨大的黄旗,长各数丈飘扬在空中,能隐约地看到旗上还有字。这一景象一直持续到傍晚才消失。

据清朝官员“刘青天”刘健所述,康熙十一年(1672年),冬至后三天,天降雷电,雨雹夹着风雪一并而下。但见西北方向天门大开,裂开之处出现天人骑马格战的景象。

在《江西通志》卷九十八的记载中,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八月,九江的天空西南方裂开一丈多宽,但见光焰炽烈犹如炉火,随即变成黄色,继而是白色,过了一会儿就渐渐合上了。

咸丰三年至四年,连续出现天裂,天开眼的景象。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二十二日,人们忽然听到一阵犹如裂帛的声音,天空豁然裂开数丈宽,大约过了一刻钟,东西方冉冉相合,而南北垂直犹如金线,一会儿金光散布,而红色的光映照于地下。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在天旺里的鸭溪一带,西部的天空开出数百个小眼,金光闪烁,令人震撼。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公有领域)

天眼奇观

在明清文献的记载中,“天眼开”景观格外夺目耀眼。浙江平湖县张敩(音孝)坡,一天在庭院中,忽然听到一阵破裂的声音,抬头一看,天空裂开一道缝,中间宽阔,两头窄小,形状犹如舟船。当时天空湛湛晴朗,万里无云。裂缝之中晴光闪烁,圆如车轮,耀眼的光芒遍照庭院,过了很久才闭上。有认识的人称此为“天眼开”。

冯梦龙在《块雪堂漫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据仇益泰所述,己酉年(1609年)二月中旬,堂哥在大宁秀碧峰房读书。吃过晚饭后,靠着北窗秉烛夜读。忽然,堂哥听到寺院僧人喧哗之声,于是紧急走出屋子。看见四周一片流光烨彩。众人说:“天开眼了。”他抬头一看,见天空南方出现一窍,首尾狭长而中间宽阔,犹如装满万斛米的大船,也像极了人的眼睛,天眼之中光明闪烁,极为耀眼灿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这是宋朝邵雍《梅花诗》的前两句。诗句立意高远,气势弘阔,读来简练,却意味深远。这一天问的背后,包含着千百年来对生命的探索。上述文中,历代文献对天裂天眼开的记载,或许也是人们心灵深处蕴藏着返回天庭的久远夙愿吧。@*#

参考资料:
《续夷坚志》卷四
《志怪录》
《古今奇闻类纪》卷一
《湖北通志》卷二十六
《昆明县志·祥异》
《江西通志》卷九十八
《辽州志·祥异》
《续遵义府志·祥异》
《子不语》卷二十四
《块雪堂漫记》
《七修类稿》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