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巨大的生化武器:鲸爆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7月27日讯】鲸鱼死后会沉到海底滋养万物称为鲸落,当它的躯体抵达海底时,很快就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撕咬。其90%以上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饕餮盛宴能持续4到24个月。而后一部分无脊椎动物靠啃食残余鲸尸并繁衍后代;一部分厌氧细菌靠分解鲸骨获得能量;有机物被耗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被当做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

但并非每一头鲸鱼都能完成对生命最后的馈赠。

它们中有的会漂浮上岸,搁浅而亡。不光会皮肤剥落、衰竭窒息,还会头部膨胀。更恐怖的是,当尸体腐败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巨大的生化武器。一旦爆炸,它的血肉横飞,散发出恶臭,威力十分惊人。

常住在海边的人都知道,如果有鲸鱼因为搁浅而死亡在沙滩上,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鲸鱼肠道内的微生物会将鲸鱼的内部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斥着鲸鱼的身体,此时的鲸鱼就像是一个不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可能被引爆,而这就是鲸爆

2004年1月,台湾台南市近海就漂浮上来一头巨型抹香鲸。作为现存最大的齿鲸,抹香鲸也是最大的有齿猎手。其方形的头部占了全部体长的三分之一,大脑是人类的五倍。

据估测,这头搁的抹香鲸身长约17米,体重近50吨。而它也是当时台湾地区发现的最大鲸豚类。出于解剖研究的目的,相关单位决定将它转移到指定地点。

可光是将它移到大卡车里,就整整耗了13个小时。不仅启用了平板卡车,还动员了3辆起重机、50余位工作人员。怕对民众造成影响,运送的时间挑选在了凌晨时分。但仍有很多市民前来蹲守在途径的地点观看。他们想一睹海中巨兽的风采。

当这辆大卡车运到西门路闹区的街道,突然来了一声巨响。宛如炸弹爆炸,鲸鱼尸体里的肠子、脂块、血肉猛地四处飞溅。街道上的行人被吓得惊慌失措,掩鼻而逃。而周围车辆、商店则被染成一片红,比凶案现场还血腥。同时,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尸臭味,像是下了场恶臭的“血雨”。

好在没有人因为这突如其来地爆炸而受伤。但恐怕也给现场的人造成了心理阴影,以及几个月都难以摆脱的恶臭味。事后,民众回忆起来不断说道:“真的很恶心!整条路都是喷出的血跟内脏!而且很臭!”

当然,这次的鲸爆事件举世轰动,也吸引了各国科学家前往研究。那么,搁浅的鲸鱼为什么会爆炸?

过去,人们简单认为是因为鲸鱼吞噬了不应该吃的东西所导致的。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与鲸尸自身的变化有关。

当鲸鱼死亡之后,它的内部组织和器官会发生腐败。此时,里面的细菌就会急速扩散,蛋白质也会快速分解。从而产生更多产生大量甲烷、氨和氢硫化物等气体,使其不断肿胀。

Sure looks likes the before/after of an exploding whale to me!!! (Cove Beach, OR, 9/17/2016)

Posted by The Exploding Whale on Saturday, September 17, 2016

这类似于法医学上的巨人观,当尸体高度腐败后,会导致全身膨胀成巨人状,就连容貌都难以辨认。又比如当鲸鱼的头充满了甲烷后,就会膨胀得像圆滚滚的大气球。

当鲸鱼体内的压力不断上升时,就极有可能引发爆炸。要是解剖时直接割一个大口,气体一次性排出,就会使体内的气脏爆出来。

有人会好奇,为什么鲸鱼在海中死亡不会爆炸?可能的解释是,各路捕食者撕咬鲸鱼的尸体,产生有利于排放气体的小孔。

不过,由于处于深海地带,具体的原因更为复杂也不好说。

除了鲸鱼自体引爆之外,早在1970年就有人曾用炸药引爆了鲸鱼。结果爆破的鲸鱼脂肪,飞散到难以想像的范围。

有记录在案的鲸爆事件则几乎都是搁浅在岸上的鲸鱼导致的。比如2013年11月北大西洋的法罗群岛就有两只搁浅的抹香鲸发生爆炸。

惨剧发生的那一刻,也正是生物学家想要进行解剖时。同样值得庆幸的是,它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实际上,据估测全球每年至少有2000起各种鲸类的搁浅事件。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救助人员会对无法救治的鲸鱼实行安乐死。

其中绝大部分是齿鲸,尤其是瓶鼻海豚和长肢领航鲸这类中小型齿鲸。属于须鲸目的蓝鲸也并没有因为体积最为庞大而幸免。

2014年4月一头蓝鲸的尸体被海水冲上了纽芬兰岛沿海小镇的石滩上。当人类发现时,它已经开始发臭肿大,随时可能爆炸。为此,当地政府想方设法来清理蓝鲸尸体。

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决定把鲸尸进行开膛破肚的解剖。可在这个过程中,其释放出的腐败气体都可能将人臭死或毒死。所以,解剖人员必须全副武装上阵。

他们一般会戴上防毒面具,也要套上密不透风的防水工作服。要知道,一旦让腐败的腥臭味沾到身上,就无法摆脱了。因此,有人将鲸鱼解剖也纳入世界上十大恶心工作之一。

很幸运,这头加拿大蓝鲸成功解剖,避免了惨剧的发生。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它那重达180千克的心脏也被成功制作成标本,并展出。

鲸鱼标本(示意图:Xicotencatl/wikimedia commons)

(转自希望之声/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