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三字经》(十四)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原文】
凡(1)训(2)蒙(3),须(4)讲究(5);
详(6)训诂(7),明句读(8)。

为学(9)者(10),必有初(11);
小学(12)终(13),至四书(14)。

【读音练习】
凡(fan) 训(xun) 蒙(meng),须(xu) 讲(jiang) 究(jiu);
详(xiang) 训(xun) 诂(gu),名(ming) 句(ju) 读(dou)。
为(wei) 学(xue) 者(zhe),必(bi) 有(you) 初(chu);
小(xiao) 学(xue) 终(zhong),至(zhi) 四(si) 书(shu)。

【读音练习】
凡(ㄈㄢˊ) 训(ㄒㄩㄣˋ) 蒙(ㄇㄥˊ), 
须(ㄒㄩ) 讲(ㄐ一ㄤˇ) 究(ㄐ一ㄡˋ);
详(ㄒ一ㄤˊ)训(ㄒㄩㄣˋ)诂(ㄍㄨˇ), 
明(ㄇ一ㄥˊ) 句(ㄐㄩˋ) 读(ㄉㄡˋ)。
为(ㄨㄟˊ) 学(ㄒㄩㄝˊ) 者(ㄓㄜˇ), 
必(ㄅ一ˋ) 有(一ㄡˇ) 初(ㄔㄨ);
小(ㄒ一ㄠˇ) 学(ㄒㄩㄝˊ)终(ㄓㄨㄥ), 
至(ㄓˋ) 四(ㄙˋ) 书(ㄕㄨ)。

【字词义解释】
(1)凡:凡是。
(2)训:教导。
(3)蒙:指初入学读书的幼童。
(4)须:必须。
(5)讲究:讲解、探究其中的道理。此指注重教学方法。
(6)详:明白。
(7)训诂:解释字义。
(8)句读:断句。古书中没有标点符号,读书时,文句停顿的地方,句意完整的叫“句”;不完整而稍做停顿的叫“读”。
(9)为学:做学问。“为”,做也。
(10)者:此指求学的人。
(11)初:开始,引申为基础的意思。
(12)小学:基础之学,指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学问。
(13)终:完成、结束。
(14)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南宋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拿出来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译文参考】
凡是教导初入学的幼童,必须特别注重教学的方法。老师要仔细明白的把每一个字的含意讲解清楚,并且教导学童读书时断句的技巧。

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基础,先把有关字形、字音、字义方面的基础学好了,再进一步去研读四书。

【问题讨论】
(1)你觉得“句读之学”重不重要?这对于你认识中国经典会有什么影响?
(2)你喜欢研究中国字吗?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哪一部分你认为最困难?

* * *
【故事天地】
中国的方块文字是全世界最有趣、最美丽的文字,一字一音节,兼具形、音、义,每一笔、每一画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只要了解中国字最初的造字原则,明白它的来龙去脉,即使再难的字,也能过目不忘。

中国字每个字的字形,往往反映出造字的最早意义,也就是这个字的“本义”,再从本义引申出相关的意义,叫做“引申义”。我们可以从部首偏旁,也就是一个字的字形去了解一个字的意思和读音;大多数的部首都是文字的意符,字义多半相关;同一偏旁的字,字音多半接近。但是,由于文字的含义会随着时代的推移而转变,所以必须考究清楚文章中每一句话的意义,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文意。

我们现在以“日”部首为例来说明。“日”的甲骨文象太阳的形状;本义是“太阳”。以日为部首的字,大都和太阳有关。例如“旦”这个字,“一”指地上,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就是“旦”。又如“是”,下面的“正”是不偏不斜往一个方向前进,路线正确的意思;上面的“日”在古人心目中是“正”的依据,所以“是”的本义是“正”、“直”,再引申为“正确”的意思,如“是非”、“一无是处”、“实事求是”的“是”,都是这个意思。

除此之外,因为古书上没有标点符号,因此,老师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指导学童如何断句,使他们明白哪几个字是一句,而哪几个字是应该停顿的。把文章各句的停顿处标示出来,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教学。

标点符号是文章中的一部分,妥善适当的运用,可以明确表达文意。一句话因为移动了标点符号,意思便会有很大的差别。让我们来说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出外远游,因为下雨而借住在朋友家。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吝啬的主人有些不耐烦了,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就在纸条上写着:“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希望客人看了能识趣的赶快离开。客人看了,心里明白主人的想法,但他决定和朋友开个玩笑,就拿了笔墨,在“留客天”下加上逗号,在“不”字下加上问号,于是纸条上的字就成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朋友看了非常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心得写作单】
(1)找一些同部首的字,查一查他们之间的关系?
(2)有些文字的组成“零件”相同,但摆放的位置不同,就成了另外一个不同意义的字。请把下列的字换一个写法,把它们变成另一个意义不同的字。

1杏→ 参考答案:呆
2含→ 参考答案:吟
3细→ 参考答案:累
4架→ 参考答案:枷
5纹→ 参考答案:紊
6吧→ 参考答案:邑
7忘→ 参考答案:忙
8棘→ 参考答案:枣
9椎→ 参考答案:集
十晖→ 参考答案:晕

(3)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大家会不会因为沟通不良发生争吵?想一想,假如不用标点符号,还能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了解文句的意思?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