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0日讯】虚云(1840—1959)是中国近代第一高僧,也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和中共执政时期,从平民百姓、地方军阀到清朝皇帝、民国总统都很敬重他。但在他112岁时,却受到中共军警的虐待和毒打。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留下了很多奇事,今日看来更像是神迹。
虚云八月祈雪 慈禧感动跪拜
虚云和尚道行深厚,克己极严,大清皇帝光绪敬重他的德望,御封他为祝圣寺住持。
2018年是戊戌年,120年前也正好是戊戌年,那一年发生了戊戌变法,历时102天,最后被慈禧太后叫停。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群大臣、太监、宫女等逃往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
庆亲王奕劻听说虚云和尚是得道高僧,就恳请他伴驾西行,以保太后皇帝平安。太后逃难至长安,当时正值八月暑天,天降大瘟疫,导致很多百姓死亡。酷暑季节,尸体很快腐烂,满城弥漫着尸臭的味道。
虚云奏请皇帝,请他下旨动员所有富户捐粮施粥,以救济灾民。世道离乱,虚云怜悯无辜的百姓,他发愿在卧龙寺举行祈雪法会,希望上天垂护黎民,降场大雪消除瘟疫。
虚云的声望感召了近千名僧人到卧龙禅寺鼎力相助,就连在终南山隐修的师父也出山相助。虚云带着9名法师登上法台,在高宽三丈三的法台上,昼夜不息地诵念祈雪咒语。祈雪大会进行到第七日,天气忽然大变,下午就飘起了鹅毛大雪。
大雪洋洋洒洒飘落,僧人们都回到寺中,虚云和尚仍旧坐在法台上,持续地念诵咒语。当时陕甘宁一带连年大旱,加上满城流行瘟疫,一两个时辰的大雪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于是虚云又禅坐了7天,长安内外白雪皑皑,冰封一片。
慈禧听说此事,坐上八抬大轿冒雪前往卧龙禅寺,她望着法台上的虚云和尚,流着眼泪跪在雪地上,向这位高僧磕头跪拜。
孙中山为他题匾“饮光俨然”
民国成立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孙中山为虚云和鸡足山祝圣寺题匾“饮光俨然”。饮光是释迦佛弟子大迦叶的名字。传说大迦叶前世是一位冶金师,他善于熔化黄金,塑造金佛。因他敬佛的缘故,以致来生福报很大,出生时身上放出紫金色光芒,这光芒能够遮盖一切光明,就像饮去了其它的光一样,因此取名“饮光”。
虚云前往南京会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和虚云对谈,讲到他主张学习海外的民主制、新科学来救中国。也主张保全中国故有的传统文化之外,必须建立新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文化。
孙中山认为基督主张博爱、施予,佛陀主张慈悲、施舍;基督教人要爱你的敌人,佛陀教人要怨亲皆平等;基督说天国就在心中,佛陀说法由心生;或许基督教和佛教本来同源吧,所以孙中山反对宗教之间互相攻击。孙中山的开明态度,也很令虚云感佩。
虚云为蒋介石预言二战结局
蒋介石主掌国民政府时,虚云是蒋介石的座上宾,曾亲自主持护国法会长达49天。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9日的护国法会由林森、蒋介石发起,戴季陶任法会会长,虚云分别在慈云寺、华岩寺同时设坛举行,当时很多中华民国政要向虚云和尚顶礼皈依。
法会期间,蒋介石问起虚云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来的结果如何?
当时虚云没有回答,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张便条纸。他请服务员找来一把剪刀,并将纸剪成了正方形,又将纸张角对角连折三次,之后横着剪下三刀。虚云将纸张打开后,先后成为三个字,分别是“十”字;“卍”字和“日”字。意思是,十字代表意大利军,“卍”字是德国希特勒盗用的符号;日字代表日军。
虚云和尚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次抗战胜利后,中国会出现不同的面貌。蒋介石听了之后深感疑惑,问他会是什么不同的面貌?虚云沉默不再作答。二战的结局正如虚云预言,“十”字意大利军最先无条件投降,德国纳粹战败,“日”本签署投降协议,紧接着国共两党内战,到1949年才告一段落。
中共诬陷虚云“反革命”
中共和苏共里通外合,祸乱中国,窃取中原大权,并发动系列共产主义运动。中共镇压反革命期间,已经112岁的虚云和尚被打成“反革命”,遭到中共军警的毒打和迫害。
1952年,大陆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中共派党员出席统战佛门,会中有许多人提出应该废除佛教的清规戒律,主张“信教自由,僧娶尼嫁,饮酒食肉,也都应当自由,谁也不能管。”
虚云看到佛教将被统战,于是挺身抗辩,要求保存佛门戒律和佛教服饰,中共军警因此污蔑虚云是“反革命”,将他关在方丈室,断绝他的饮食,就连大小便也不允许外出。中共还勒令虚云交出黄金、白银和枪械,虚云说:“没有”,军警因此再毒打上百岁的高僧,致使他头破血流,并折断了他的肋骨。第二天,军警看到虚云还活着,再次毒打他。
结语
虚云曾以一副对联讲述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五帝,是指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皇帝。四朝,指满清皇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59年,虚云在云居山圆寂。虚云坐阅五帝四朝,度过他传奇的一生。@#
(事据《虚云和尚自述年谱》等)
视频请看原文连接: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20/n10157406.htm
──转自《大纪元》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