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印7月已协议撤军 拖延一个月只为一原因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9月08日讯】中国和印度于8月28日宣布结束长达两个多月的对峙。日媒称,中印早在7月就已经达成撤军协议,是民族主义拉长了本可尽早结束的对峙。不过,也有印媒消息称,双方虽然声称已撤军,其实仍未完全结束对峙。

7、8月间,印度媒体播放了中印两军以山脊为背景相互推搡的视频画面。双方军人面对面阻止对方前进,手中并没有武器,彼此还相互提醒“不要使用暴力”。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两军士兵都在极力响应“不动刀枪但要扬我国威”的高难度要求。

日经中文网9月7日文章《从洞朗对峙看莫迪的“民粹风险”》中称,双方于7月就已秘密达成分阶段同时撤军的协议,但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迫使双方不得不继续互相谴责和威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7月30日举行的阅兵式上表示,“有战胜一切侵略的信心”。印度总理莫迪也在8月15日的独立日演讲中强调,“无论是海上还是边境,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从(外敌的)威胁中保卫印度”。

文章称,双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都无法忽视国民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互联网上主战的帖子不断,印度的网民发文要“合并不丹、打造防波堤”,中国网民则称“洞朗是中国领土”。印度还发生了抵制中国商品的运动。

8月上旬,双方各有约500多人在前线对峙,后方则各自集结了一万多兵力。期间还发生了中印军队在另一处边境地区相互投掷石块的小规模冲突。两国均因为顾及国民感情无法发布撤军协议,推高了洞朗地区发生全面冲突的风险。

文章称,莫迪最后总算遏制了激进声音,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但过度重视民意,也可能会导致失控而引发军事纠纷。

此前,日经中文网曾引述印度政府人士消息称,中印早在7月前就已经达成结束对峙的非公开协议,双方讨论了“以暴雨和降雪等自然现象为由”,或“在可能开始降雪的9~10月之前”完成“分阶段撤军”的方案。

消息称,习近平和莫迪均不愿被本国人批评软弱,一直在慎重探索协议的公布时间。有分析称,双方认为在9月3日的厦门金砖国家峰会前宣布结束对峙,是向国际社会展现关系改善的良机。

消息指,截至8月27日(对峙结束前一天),双方在洞朗对峙的兵员人数均已缩减至不足200人,比8月中旬减少超过一半。

另外,9月7日,中央社引述《印度快报》(Indian Express)消息称,8月28日中印停止洞朗对峙后,双方部队都带着帐棚设备后撤,但只是各退150米,仅相距300米。目前只是解决对峙的中间阶段,最终目标是希望双方部队都能撤离洞朗。

如果上述消息属实,那么中印“分阶段撤军”协议,不单指逐步减少对峙人数,还可能包括逐步拉大双方距离。

(记者桓宇报导/责任编辑:明轩)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