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水十条”出台 严规能否带来净水

【新唐人2015年04月20日讯】记录中国严重雾霾的记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中国民间对环保的聚焦,不过中国的环境问题还远远不止大气污染。4月16号,中共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称之为“治理水污染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简称“水十条”。 那么,这个新规是否能让中国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它的实施面临着哪些方面的压力?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共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列出了治理和预防水污染的10大项、35款政策目标,238项具体措施。

这份文件规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作为主要指标,当局计划到2020年,中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要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到2030年,争取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乐水行”项目发起人、民间水专家张峻峰认为,污水治理在中国不仅是技术和投入问题,有很多东西目前还属于认识和管理的层面,因此要让官员把治理水污染,当成是在搞经济的同时必须进行的工作。

“乐水行”项目发起人张峻峰:“具体实施的话,因为它主要还是从管理层面入手的更多一些,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各个省市的主要负责的管理阶层。然后把他们的政绩,和水污染的治理挂起勾来。”

被称为“太湖卫士”的民间环保人士吴立红认为,出台一个强硬的规定是好事,关键要看能不能落实。

“太湖卫士”吴立红:“以前也出台过好多治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跟水污染的很多条例。但是为什么越治越污呢?实质上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人在造成的。”

中共在2013年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简称“大气十条”。不过柴静的记录片《穹顶之下》不久之前才让人们看到,在严格的制度下,中国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无奈的监管部门。

国家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监管部门都不想去触及这一块,关的了吗?你取缔的了吗?”

柴静:“怎么关不了呢?”

熊跃辉:“你开玩笑,一千万吨钢是多少人就业?十万人就业。河北的钢铁是到了什么程度?已经到了你取缔不了的程度。”

柴静:“那你们这些年来,你们执法连点牙齿都没有?”

环保部车辆污染研究处主任丁焰:“我现在都张不开嘴,我怕人家看见我没牙。环保尴尬不就尴尬在这儿吗?”

和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大气十条”一样,刚刚出炉的“水十条”如果要实施,同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执法监管的压力。

吴立红认为,要真正治理水污染,必须解决中国社会的五个问题。一、是不良排污的企业主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二、是监管部门的领导与企业官商勾结;三、中国环境监测机构,数据造假严重;四、中国新闻媒体在专制体制下不自由,弄虚作假;五、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工作力度有限,在当局的掌控下,无法出声,有些NGO已经变调。

然而,民间对环保的监督,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允许发声,也还是未知数。关注环境问题三十多年的吴立红说,尽管环境和政治没什么关系,但在中国,往往一去关注环境,一只脚就已经走向了监狱。

采访/陈汉 编辑/尚燕 后制/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