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貌:麻省理工学院高材生的幡然悔悟

【新唐人2013年10月18日讯】“一位女性,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笑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青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她说,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他们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享受生活的能力等。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为自己的这一切,感到遗憾。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这位女性对自己教育经历所作的反思,是很深刻的。作为一个学生,她是“成功”的。她一路过关斩将,直至考取了外国名牌大学,并终于来到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这是令许多国人所羡慕的。但作为一个人,她却是不幸的。她的童年和青年,很少有与同伴自由嬉戏的时间,很少感受过在大自然自由奔跑的快乐,很少读过中外文学名著,而是整天忙于读书和应试。这不但使她得不到一个青少年应该得到的幸福,而且也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她以后的个性。从整体上说,她这种教育经历,是不可取的,违反人性,也违反教育规律。

值得欣喜的是,当她的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她终于认识到自己教育经历所存在的缺陷。于是决计不让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教育经历,在她的孩子身上重演,而更重视孩子在教育中拥有他自己的快乐,更重视给孩子自己文化成绩以外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她的这番感言,既是她对自己教育经历作出深刻反思得出的结论,也体现了她人文情怀的苏醒,很有价值。值得每一个身为父母的人重视,值得每一个身为人师的人重视。

她的教育经历,及她所作的这番感言,再次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即真正好的教育,不能以能不能考上好的大学为标准,而应该以能不能促进青少年时代的身心健康为标准,而应该以是不是促进一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而应该以能不能给一个人带来一生的幸福为标准。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